site logo: www.tvsmo.com

兩岸共同市場 逼台入絕境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兩岸共同市場」,可以成為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選項嗎?學者指出,由於台、中規模大小懸殊,若雙方組成共同市場,中國將發揮更強大的「磁吸效應」,加速我國產業空洞化,把台灣經濟推向火坑。

兩岸太懸殊 台灣只有被吃掉的份

國民黨馬蕭陣營提出的「兩岸共同市場」這項主張,是參考歐洲聯盟(EU )之模式;但台灣、中國有無歐盟成立的相同條件呢?

首先,比較台灣與中國,在人口方面,中國有十三億人,是台灣的五十七倍;中國一年的國內生產毛額為兩兆六千四百四十六億美元,是台灣三千六百五十五億美元的七點二倍;但中國每年「人均所得」(每人GDP ),卻只有兩千零一十三美元,遠低於台灣的一萬六千零七十三美元。

換言之,雖然歐盟會員國也同樣大小不一、經濟規模不同,但卻沒有如此懸殊,這是合組共同市場的難題。前國策顧問黃天麟即直言,「台灣與中國相差太懸殊,成立共同市場之後,只有被吃掉的份」。

中研院社科所副研究員蔡吉源表示,這幾年,台灣經濟越拚越糟糕,中國的磁吸效應實在太驚人,大家說要全球化,卻只有做到中國化,若台灣與中國實施兩岸共同市場,產業空洞化將會更嚴重。

資金產業大舉西進 台灣更邊陲化

蔡吉源說,雖然過去許多學術界人士,都認為「兩岸共同市場」太過於一廂情願,理想性也過高,但蕭萬長卻樂此不疲,一頭熱在這個不切實際的訴求上。

「若啟動兩岸共同市場,台灣的資金和產業會大舉移向中國,迫使台灣更邊陲化」!黃天麟表示,或許有人主張,一旦兩岸貨品可以自由流通,台商就不用出走到中國,可避免產業持續外移現象,但實際上,台商將為了節省成本,乾脆把工廠移到中國,如此一來,國內失業率只會更惡化。

除了經濟規模懸殊以及磁吸效應兩問題外,黃天麟強調,歐盟的會員國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彼此相互承認且平等對待,這和兩岸目前政、軍情勢是截然不同的。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也指出,歐盟的確是全球國與國間合作的正面教材,但成功的重點,是國與國之間不互相侵略及進行政治合作,在中國目前未停止對台灣軍事威脅下,試問兩岸如何進行合作?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