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彭秋燕台北報導) 自馬英九當選下任台灣的總統後,市場預期台灣房地產行情一路看好;不過,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日前則提出警語,「台灣房地產市場將逐漸朝向趨緩之明顯走勢,未來除區隔性產品之外,議價空間將會逐漸擴大,並且整體市場亦將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
莊孟翰表示,台灣房地產從92年下半年後,在高捷、北宜高、兩岸利多等加持下不斷飆漲,使得有些地區房價漲幅已超過消費者負擔能力。仔細觀察近年建造執照、使用執照與住宅存量、家庭戶數的變化,整體市場已是超額供給。除台北市之外,其餘各縣市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均已越來越明顯。
莊孟翰指出,近年房地產漲幅遠比所得成長高,致使房價所得比越來越高,影響所及,民眾購屋負擔比越來越沈重。尤其,以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由92Q1的5.4倍攀升至96Q3的9.9倍最明顯,至於96Q4則已降為8.6倍。
莊孟翰提到,96年台北市、台北縣預售房價已攀升至每坪53.1萬元與24.4萬元之歷史高點。其中,台北市大安區更高達74.5萬元,最近3年漲幅高達32.8%,名列北市第3;其次,信義區70.1萬元,最近3年漲幅也高達27.9%。台北縣板橋、新店每坪高達50萬元之售價,更是遠超過一般預期。
而且,台灣房地產預售案量也在持續增加中,96年預售市場推案量高達1.15兆元,較95年成長一成以上,其中,北部地區為9,000億元,台中地區1,500億元,高雄地區1,000億元;97年更創新高至1.4兆元,使預售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影響所及,中古屋議價空間亦將隨之擴大,特別是中、南部地區。
他更指出,近4年台灣住宅建造執照與使用執照的年申請量,都超過10萬戶,但每年房屋需求量僅約8至9萬戶,市場供需失衡逐漸明顯,新成屋一旦大量增加,將增加房價下跌壓力。
他預期,未來市場主軸仍以台北縣市為主,惟售價不再創新高。而消費者購屋行為也會漸趨理性,購屋決策時間延長,議價空間亦會隨之擴大。新成屋之存量將會隨著交屋高峰期而呈現增加趨勢,至於中古屋則是議價空間擴大。
此外,整體市場景氣雖呈逐漸趨緩走勢,但銷售情況仍須視個案之地段區位與產品區隔而定,而更值得重視的是,未來消費者購屋不只是選擇地段區位、產品品質,也將越來越重視「品牌價值」。(//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