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方案一改再改 民團批市建局涉騙公眾
【大紀元3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香港報導)關於公共空間的討論已成了近期香港社會的熱門話題,環保觸覺最近就近年多個市區重建局的項目進行調查,發現兩個項目出現了一些規劃上的問題,及休憩用地質素低劣問題。環保觸覺又發現該兩項目的圖則皆經多次修改,與最初前土地發展公司向受影響附近居民展示的大大不同,並批評,前土地發展公司及市建局有用假方案騙公眾之嫌。
出現問題的項目包括河內道市建局項目成尖沙咀最巨屏風的問題,及荃灣萬景峰,出現休憩用地質素低劣問題。河內道休憩用地只像一條有蓋行人道,其中一部份更在天橋之下,市建局設計方面馬虎,而負責審批的城市規劃委員會亦把關不力。
河內道項目的休憩用地為1,200平方米,大部份範圍被離地約10米的藍色半透明簷蓬途覆蓋,由於休憩用地部份闊度只有16米,像一條有蓋的行人路,其中97平方米(約佔8%)的地方,更在共有4層的行人天橋之下,不見天日。
此建築樓宇項目的高度達68層,高度282米(水平基準),加上闊度達112米,成了尖沙咀最巨型屏風樓,等同於將3個足球場豎立。按城規會文件,此項目得到5,270平方米的額外樓面,估計是從提供休憩用地和縮入界線得來。
另一市建項目,位於荃灣的萬景峰,休憩用地共3,700平方米。整體來說,休憩用地的設計及佈局較河內道項目好,卻被5座屏風樓和多層商場360度包圍,除非進入商場否則是很難知道該休憩用地的存在。
環保觸覺發現這兩個項目的另一問題,即圖則皆經多次修改,與最初前土地發展公司向受影響附近居民展示的大大不同,河內道項目共向城規會申請了7次總綱發展藍圖,而荃灣的萬景峰則申請了8次。
環保觸覺指,兩個項目的初期方案,樓宇佈局較好,明顯較通風,休憩用地的設計也較好,但經多次修改後,變成超級屏風樓,休憩用地的質素亦變差。
環保觸覺相信部份改動是由市區重建局提出的,亦有部份是承建發展商提出,而大部份的改動都是為了換取最大的單位景觀,由最初諮詢時的方案和建成的方案分別極大。
現時城規會只會在他們的網頁和城規會辦事處登載那些改動,加上諮詢也是有時間限制的,令附近的居民不容易得知那些改動和諮詢期限。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希望市建局在未來一些項目多些諮詢附近的居民,他們對關於發展商的改動並不是完全反對,因為有一些改動是好的:「但我們見到這2個項目,是為了增大景觀,令到發展商賺多些錢而設,而這樣改動令附近居民受到影響的時候,為甚麼不諮詢居民,就算慢一些也好,有良好的城市規劃給公眾有知情權,發展商、城規會或市建局等等,他們都要作出一些合理的諮詢。」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