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彩流光 墨爾本藝術聖堂期盼神韻
【大紀元3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茹墨爾本採訪報導)生活在藝術之都的墨爾本人幾乎都是吃著肉餡餅,看著Show長大的。藝術在墨爾本人的生活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1944年,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4萬名墨爾本居民聯名請願,要求政府建造一座合適的建築作為音樂、戲劇和舞蹈的表演場地,作為戰後重建家園的一部份。維多利亞省政府果然信守承諾,雖然這期間經歷了40年時間,更替了十幾屆政府,但最終還是為墨爾本市民奉獻出一份厚禮——輝煌的藝術中心(Arts Centre)落成。
座落在亞拉河河畔的維多利亞藝術中心,高聳的塔尖直入雲霄,這是墨爾本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也是墨爾本社會和藝術活動的主要場所。
亞拉河畔的藝術中心建築物。(攝影:陳明/大紀元)
藝術中心大門。(攝影:陳明/大紀元)
藝術中心由墨爾本音樂廳、省立歌劇院以及維多利亞美術館三座建築物組成。這三個建築物都是設計在地下,考慮到這樣可以最好的隔絕St.Kilda路上繁忙的電車發出的噪音。細心的觀眾也許會發現,音樂廳的牆壁很特別,貼的既不是牆紙,也不像家中的水泥牆,摸上去軟軟的,又有點粗糙。原來這是水牛皮,當年造牆壁的時候,特意進口了2000張水牛皮,因為水牛皮可以最好的吸收回音,創作出頂尖的音響效果,從這些細節上就可以看到設計師為了造出第一流的劇院,用心之深。
藝術中心高達163米的尖塔建築。(攝影:陳明/大紀元)
藝術中心的最大特色是高達163米的尖塔建築。遠遠望去,激光燈下的藝術中心115米直徑的白色金屬網罩,仿若白色的芭蕾舞裙或小型的艾菲爾鐵塔。尖塔鋪有總長6600米的光學纖維發光管,管網結點處裝飾著1萬4千盞小燈。每到夜晚,發光管不斷變換顏色,整體造型酷似一片流光溢彩的旋轉裙擺,因此獲得「芭蕾舞裙」的美稱。如今,「芭蕾舞裙」不僅是維多利亞藝術中心的醒目標誌,而且成為墨爾本乃至整個澳大利亞藝術的標誌。
藝術中心大門外的神韻晚會海報。(攝影:陳明/大紀元)
位於「芭蕾舞裙」正下方的維省歌劇院(State Theatre),主要舉行歌劇、芭蕾舞、音樂劇表演。它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舞台之一,能容納2085名觀眾,從全世界最優秀的舞蹈表演到百老匯的音樂劇,到氣勢宏大的歌劇創作,維省歌劇院帶給觀眾的是全新的藝術感受。
藝術中心的主管Jeremy Vincent先生,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介紹說,藝術中心是全澳最大的表演中心,也是世界頂級的國際演出中心,每年接待超過1300場來自國際和國內的演出,藝術形式多樣,力求滿足不同口味觀眾的需求,希望一年中能至少能讓每個墨爾本居民作客一次。正因為如此,藝術中心每年接待的觀眾超過270萬人次。
即將上演神韻晚會的維多利亞藝術中心(Arts Centre)省立歌劇院(State Theatre)內景。(藝術中心提供)
藝術中心內的神韻晚會海報。(攝影:陳明/大紀元)
在歌劇院看演出的觀眾不要忘了抬頭看看天花板,這個美妙絕倫的天花板上鑲著75000個小銅管,也是為了營造出最好的音響和演出效果。
最近,藝術中心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以尖塔外型和精美燈飾聞名於世的藝術中心不僅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也頗受美冠鸚鵡的青睞。這些鸚鵡對尖塔上精美的燈飾興趣濃厚,不時把它們扯下來「據為己有」。迄今為止,藝術中心屋頂上的萬盞燈泡已經變得殘缺不全,因為鸚鵡們「順手牽羊」所造成的損失高達7萬澳元。
藝術中心。(攝影:陳明/大紀元)
藝術中心。(攝影:陳明/大紀元) |
藝術中心。(攝影:陳明/大紀元) |
儘管藝術中心千方百計驅趕它們,可鸚鵡們光顧這裡的熱情始終不減。情急之下,墨爾本藝術中心的工作人員把希望寄托在有「鳥中之王」之稱的老鷹身上,2月15日搬來「救兵」——老鷹「佐羅」和「比比」擔任護衛,把它們安置在尖頂附近,藉以趕走飛落的鸚鵡。老鷹們果然不負眾望,熱心的觀眾再也不用擔心那旋轉的舞裙會失去光彩了。
墨爾本藝術中心即將迎來已經成功結束了亞洲巡迴演出的神韻藝術團,藝術之都的墨爾本人早已熱切期盼,在溢彩流光的頂級劇院感受天上人間的一切美妙盛景,體驗純善純美的中國傳統文化精華。
墨爾本四場演出的時間如下:
3月28日星期五,晚上7:30。
3月29日星期六,下午1:30 & 晚上7:30。
3月30日星期日,下午3:00。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