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拋六醫療融資方案 被批變相徵稅
【大紀元3月14日訊】(大紀元梁路思綜合報導)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昨日在立法會公佈醫療改革諮詢文件。民主黨多名成員要求政府提出的醫療融資方案,必須顧及市民的承擔能力,將來市民到公立診所求診或入住公立醫院時,付出的醫療費用,不應高過現時的收費水平。多名議員批評醫療方案的建議,是向中產人士「開刀」,在6個方案之中,有4個方案相當於另類徵稅,質疑方案等同雙重徵稅,而中產階層是大輸家,而政府預留500億元,作醫療改革基金並不足夠,要求於外匯基金每年撥一半的收入,作為基金的經常收入。
醫療改革諮詢文件列出了6種輔助融資的方案,供市民探討選擇。文件強調,政府不打算推介任何一個方案。
6個方案包括:社會醫療保障,即規定有工作人士,把收入某個百份比的金額用作醫療供款,以支付整體人口的醫療開支。
第二是用者自付費用;第三是醫療儲蓄戶口,規定某個特定組別的市民需存款於個人戶口儲蓄,支付日後的需要。
第四是自願私人醫療保險;第五是強制私人醫療保險,規定某個人口的組別,參加受規管的私人醫療保險,作為自己的醫療保障。
最後一個是個人健康保險的儲備,規定特定組別的市民,以劃一供款率,供款到個人的戶口,部份作為儲蓄,部份支付醫療保費。
政府在諮詢文件中,在六個融資方案中,談論最多的是強制購買保險加儲蓄的方案,並認為可能是最可行的方案。
這個方案會要求在職人士每月按固定比率供款,一部份強制用來買保險支付醫藥費,另一部份就存入個人康保儲蓄戶口,戶口的錢會一直營運,當保險戶口的錢用完時,儲蓄戶口的錢就會用來支付保費。至於什麼人需要供款,政府會設定入息上限,戶口的錢會扣稅,亦可以轉給其他家人。
舉例說,一個25歲的打工仔月入1萬元,初時每月供3百元,隨著加人工及利息滾存而又未動用過戶口的錢,至65歲就有50多萬。
所有供款者所強制購買的保險承保範圍會是一樣,即使是長期病患者這類高風險人士同樣受保,包括基本住院、長期服藥、危疾的基本治療等,但就不包普通科門診。
方案多令市民無所適從
有學者表示,政府一次羅列出6個醫療融資方案供給市民選擇,令市民無所適從,並認為政府本身應該有1個較清晰的立場,然後再向市民陳述利弊,才能引起市民的討論,有助市民作出選擇。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樂生表示,市民面對6個方案選擇時,其實並不清楚方案如何影響自己的切身利益,難以引起討論的氣氛。
另外,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教授張仁良就認為,市民在選擇方案時,除考慮自身利益之外,亦要了解人口老化問題的迫切性。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強制性醫療供款只會令中產階層承擔大部份社會醫療開支,不公平,社會亦可能要冒險。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昨日公佈醫療融資方案,被質疑當中4個方案有變相徵稅之嫌。(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批政府將責任拋給市民
中產人士亦批評政府將照顧市民健康的責任,拋給市民。如果一定要選擇,會傾向自願私人醫療保險,因為可將影響減至最少。
亦有中產人士認為,強制性的醫療方案,只會令市民的選擇缺乏彈性,但政府如果推行自願私人醫療保險,可以提供誘因,例如是稅務優惠來吸引市民等。
也有市民說,目前已購買了醫療保險,不贊成強制再買保險,有病人組織亦擔心,會加重長期病患者的負擔。
至於低收入家庭就擔心如再要供款,會令基本生活百上加斤。盧太1家4口住在天水圍的公屋,丈夫月入大約1萬元,為了幫補家計,幾個月前她就開始嘗試做小生意。知道政府打算推行醫療融資計劃後,她表示扣除租屋、水電費及子女的開支後,大約只會剩下3千元的生活費,如果再強制供款,生活就會出現問題:「假如叫我再供一份這些,我連這些最少、最基本的東西,我也不能滿足我的子女。」
周一嶽表示,今次改革會堅守三個原則,首先,不會容許任何人因為沒足夠資源而得不到適當的治療;要照顧弱勢社群;公營醫療服務仍然會維持。醫管局收費暫時也沒打算大調整。
他指出,本港的人口老化加快,如單靠公帑應付維持公共醫療開支,25年後便會擴大至佔本地生產總值22%。所以希望日後醫療融資的供款比率盡量不高於5%。
被問及2011年可否落實推行醫療融資改革時,周一嶽表示,這個日期太過樂觀。他預計,由決定推出融資改革開始計算,都要5至8年的時間,才可落實。(//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