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的服飾 (8)
和塗抹脂粉一樣,我國婦女的垂眉之風,早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到了唐代,更加普及。不論在宮廷還是民間,都流行這種妝飾。這種現象與貴族統治者的推廣、提倡有密切的關係。史稱唐玄宗染有 「眉癖」,對婦女垂眉極為熱衷,在四,11的時候,還特地讓至工垂(十眉田),其中有鴛鴦眉 (又稱八字眉)、小山眉 (又稱遠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稜眉 (又稱卻月眉)、分梢眉、拂雲眉 (又稱橫煙眉)、倒伍眉等等。這些奇異的圭眉樣式,在出土的陶俑、壁圭、石刻及傳世的唐人繪圭作品中也有所反映。
從田像上看,唐代婦女的圭眉樣式,既有形如杜蛾觸家的長眉,也有把眉毛畫成樹葉狀的柳眉。唐詩中有 「柳眉梅額倩妝新」、「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等句,就是指這種眉式。還有一種描繪得比柳葉眉更寬、更宙曲的,在當時叫「月眉」,或稱 「卻月眉」,因其形狀毋曲,似一輪新月,故名。如唐詩:「詔下人間覓好花,月眉人耆選人家」;「娟娟卻月眉,新安學鴉飛」等等。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畫中有不少供養人形象,她們的叟眉,就有不少作成這種樣式。
闊眉是唐代婦女主眉時採用得最多的一種形式,早在初唐時期,宮廷內外就流行起這種闊眉,描繪時一般都畫得很長,在具體壺法上,有兩頭尖突的,有一頭尖突、一頭分梢的;有眉心分開的,也有眉頭緊靠、中間只留一道狹縫的;有的眉梢上翹,有的眉梢下垂,真是形形色色,豈富多彩。
到中晚唐時,闊眉的形式更受歡迎,周坊(曾花仕女固)中的所有婦女,都作這種妝式。我們從唐詩中見有 「桂葉雙眉久不描」之語,所謂 「桂葉」就是對這種短闊之眉的形容。
盛唐以後,畫眉之風更加盛行,連一些幼女,都學著大人的模樣,描繪起細長的蛾眉。如李商隱(無題)詩:「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情況。至於那些貴族婦人,更把畫眉看得無比重要。其他的妝飾可以不施,惟蛾眉是非畫不可的。據(楊太真外傳)記載,天寶七年 (公元748年),唐玄宗封楊貴妃三姊妹分別為韓國夫人、號國夫人和秦國夫人,每人每月給錢十萬,為脂粉之資。「然兢國不施妝粉,自街美艷,常素面朝天。」當時的詩人杜甫,也用詩篇記下了這一史實。詩稱:「號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宮門。�珔�脂粉污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說明兢國夫人雖然未施脂粉,但眉毛還是圭的,只是圭得淺淡一些而已。
額眉間的妝飾也很有特色。溫庭筠詩中有句云:「臉上金之細,眉間翠鈕深。」詩中的 「翠鈕」即婦女飾面的 「花鈕」,也就是南北朝時期流行的 「花子」,因為以翠綠色的鳥羽製成,故名。從形象資料來看,唐代婦女使用花鈕十分普遍。花鈕的式樣也里富多彩,菜簡不一。最簡單的花細樣式,只是一個小小的□點,新姐吐魯番唐墓出土的彩給泥俑,額部就飾有這種固點。複雜一點的是以金箔片、黑光紙、魚腮骨、螺錨殼以及雲母片等材料剪製成各種花朵形狀,尤以梅花形為多見。除此之外,還有描繪成各種繁複多變的固案,有的形似牛角,有的狀如扇面,有的和仙桃相似,還有的繪成抽象的田案,粘貼於額上,清新別緻,富有諧趣。
轉載自《中國古代服飾風俗》文津出版社(//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