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二十六日電)宜蘭頭城人文中小學校及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目前採體制外教育,對學生進行「質性評量」,較少實施一般考試。明年起,他們將有首批學生進入高中正規教育,學生未來到高中時是否能承受功課的壓力,多數人樂觀面對,但這也是家長們自己要去面對的問題。
人文中小學校及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六、七年前,根據「宜蘭縣屬國民中小學委託私人辦理自治條例」創校或改變校方體制,由縣府提供校地及校舍,每年享有與公立學校同規模的經費補助,再加上其他單位的補助營運,是宜蘭縣首批公辦民營的學校。
為了達到「適性教學」的理想目標,校方很少安排制式考試,只對學生採取實驗、繳交作品或對話等方式,再由老師以書面報告學生這一學期來各方面的表現,讓學生較少有體制內的考試壓力。
多數在學家長表示,體制外的教學方式活潑、重應用,重視學生自我啟發,可讓孩子提早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發掘自我潛能及興趣,比成績分數的高低重要」,人生起跑點的設定並不是只在短暫的幾年時間。
此外,校內經常鼓勵同學們平時在功課及活動上要相互協助的觀念,比一般考試制度所產生私下相互競爭的觀念,更容易讓他們日後面對許多問題時,會找人分享或尋求協助,不會自我畫地設限,讓一個人一直迷失在茫點。
人文中小學校校長黃友勇說,其實現在一般的考試一直在變,已注重應用觀念的加強,不再一昧重視速度及答案硬性的正確性,相信偏重應用啟發性的教育,未來學生進入一般高中後只要短暫的時間,就能面對高中考試的壓力及環境。
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校長邱奕叡說,學校的課程教育及評量方式雖跟一般學校不同,但是都是根據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基準,以對應或參照的方式自編教材,這些授課內容都是與一般教育相通。
他表示,學生到了八、九年級時,例如在物理課及化學方面的教育方式,會由過去著重觀察、描述及實驗,轉變成偏重理論及實證方面的加強;過去歷史及地理融入授課的方式,會再分別細分授課,並對學生進行一般評量,以適應未來的基測或高中的教育方式。
邱奕叡說,或許有人認為學生在最後階段的教育好像坊間的補習班填鴨式教育,但是校方到時的授課速度或進度,還是跟過去一樣,並沒有特意造成學生的壓力。
宜蘭縣教育處副處長游春生表示,這兩所學校的質性評量方式,家長在每學期都有親自參與,中途也可考慮自己的孩子是否還要繼續接受這樣的教育。如果擔心學生未來進入正規高中時,是否能適應那樣的壓力,那是家長要自己去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