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祚來:膝蓋下的文化糟粕
【大紀元2月25日訊】跪拜禮時不時通過媒體進入公眾視線。今年新年前後,著名學者錢文忠嚮導師季羨林先生跪拜,趙本山招收弟子時眾弟子也向他行「跪拜大禮」。我們看到,已近乎失傳的傳統跪拜禮,現在似乎正在以某種方式進入主流社會生活之中,成為人們懷念傳統或表達極致情感的一種方式。
跪拜禮可能是人類從始祖那裡繼承下來的最古老的「禮儀傳統」。對進入等級狀態的短尾猴的觀察,人們發現,跪禮在它們之中已經存在,母猴或其他猴子在遇見猴王時都要屈身甚至跪下來對猴王表示臣服和尊敬。漢及漢以前,人們多席地而坐,跪坐的姿態是一種日常生活方式,所以行跪拜禮較為自然,只是就地直起腰來,額頭著地以示敬意而已。當然,臣民對帝王、兒孫對先輩們在重大活動儀式上的跪拜更為嚴格,多行九拜之禮,以示尊崇。
跪拜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糟粕。從現代禮儀角度來說,一個人向另一個人表達敬意是用象徵的方式,譬如躬身敬禮、擁抱、獻花或通過語言表達等等。行跪拜禮看起來是通過傳統儀式的「力量」來表達今天人的情感,殊不知,學者與名人的示範,可能使這種不雅的禮儀死灰復燃,使一些地方、一些場合如果不用這種頂禮膜拜的方式會被視為「失禮」,而這種禮,在過去的二千年裡不知傷害過多少人。我們說它是一種「不雅」的禮儀,還因為它違反了美學上的黃金分割律,一個人身高一米七左右,另一個人在屈身表達敬意時,身高不能低於一米,一般以適度鞠躬為宜,跪拜時將自己最高貴的頭顱置於地上,雙膝著地,這完全是自損形象的不雅行為。
禮儀不僅關乎個人形象,也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國際形象。遠的不說,晚清政府就因為跪拜禮與當時西方列強進行過許多無謂的談判,既使國家喪失了許多正常交往的機會,而且還造成了無端的爭執。這些爭端表面上看是「文明的衝突」,其本質上卻是清政府的盲目自大與愚昧,因為在他們心中,只有大清天朝是世界統治者,其他列強都是來朝拜者,所以必須行跪禮對大清皇帝表示臣服與尊敬。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磕頭外交」。
辛亥革命勝利之後,國人廢止了傳統跪拜禮儀,這對每一個公民都是一種尊重。遺老遺少們覺得通過這種禮儀可以顯尊卑,但受新文化自由平等精神薰陶的青年卻視其為精神桎梏,欲廢之而後快。
跪拜禮的復興也使我們看到另一個問題:我們現在處在一個「無禮」可循的時代。舊的禮俗不符合新時代需要,西方禮儀又沒有完全中國化。現在,從人際間的稱呼到小轎車上的坐序、從乘電梯到上公交車,我們都難看到符合現代文明的禮儀規範準則能發揮作用。傳統中國社會講禮樂文明,以禮來定人際尊卑規則,以樂來淨化與和諧內在心性,禮樂文明是一個國家真正的軟實力,因為道德與公共秩序只有通過禮儀方式才能得以體現。
我們現在需要編寫一本符合當代中國需要的禮儀規範教材,它既借鑑外國禮儀,又符合中國傳統精神與當代中國人的心理認同,並開展新的禮儀教育。畢竟,禮儀文明是社會最基本的一種文明。
轉自《新世紀》(//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