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社:馬謝辯論不合格 至少再加一場
【大紀元2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二十五日電)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會落幕,澄社社長詹長權今天指出,昨天的辯論會,不算是辯,也沒有申論,不構成一場合格的總統競選辯論,應該至少再加一場真正的辯論。
他說,三月一日知識界力量將結合,成立台灣知識界聯盟,未來一個月將針對數個重要議題,協助民眾判斷並做出重要抉擇。
澄社上午舉辦「2008總統大選辯論評析」記者會,出席人士還包括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顧忠華、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裕宏、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徐永明、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王泰俐、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廖俊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林福來。
詹長權指出,澄社對於昨天電視辯論會的形式及內涵都不滿意,認為不算是辯,也沒有申論,不構成一場合格的總統競選辯論,應該至少再加一場真正的辯論會,讓各種議題清楚地論述對照。
他認為,對於國家認同與定位問題,雙方陣營從個人身份談到生死抉擇,但都蜻蜓點水、不夠深入,是煽情式說法,馬謝應講得更清楚。
詹長權說,知識界等了很久,但不滿意馬謝的表現,一股不滿及焦慮在台灣學術界蔓延,台灣知識界有股力量將結合,本周六會成立台灣知識界聯盟,未來一個月內,針對幾個重要議題發聲,透過知識界的提問,幫助選民釐清馬謝的差異。
媒體詢問,將成立的知識界聯盟是否會力挺那位總統候選人?詹長權說,「不排除任何可能,如果有些候選人一直在逃避,我們不曉得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洪裕宏質疑,二十個提問公民選擇的程序為何?因為特質分佈顯然偏向受到良好教育、知悉科技運用,但卻造成一大部份公民被排除,且影音題目也不應事前就提供給候選人。
顧忠華肯定公民提問的實驗性精神,但形式上卻變成快打旋風的遊戲,雙方沒有深入追問,公民提問可做為多面向參考,但應讓學者就公民問題再做追問。
徐永明直指,主辦單位不及格,既沒有辯也沒有論、主持人非常不莊重、主辦單位未負擔起讓選民知的責任。另外,提問公民也不及格,二十個公民都辜負這次提問的機會;學術界不及格,辯論中學術界完全沒有角色。
王泰俐認為,這是場「創新的公民政治教育的政見發表會」,但非辯論,主角反而在二十個公民身上,而非兩位候選人。從傳播和辯論角度,她樂見公民提問方式持續,成為形式之一,但網路科技應該成為助力,而非阻力,不該成為限制全民參與的技術門檻。
王泰俐說,昨天公視轉播辯論會收視率達百分之三十九,反映選民非常期待透過辯論檢驗候選人,候選人應了解選民的期待,讓辯論會成為一種常規,不要每次都要在社會輿論強大壓力下才促成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