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台商採「中國+1」投資法避開風險
【大紀元2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今葉台北十九日電)面對中國日漸嚴峻的投資環境,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建議台商採取「中國+ 1 」投資策略,在亞洲其他國家另外建廠,降低只在中國經營的風險。
海峽交流基金會下午舉辦二月份兩岸經貿論壇,邀請蔡宏明針對「2008大陸投資環境展望」進行演講。
蔡宏明表示,儘管年初中國爆發五十年來最嚴重的雪災災情,經濟損失驚人。但從一月份中國金融機構的發放的信貸總額高達人民幣八千零三十六億元,寫下歷史新高,顯示中國仍存在經濟過熱現象。他評估,已經實施數年時間的宏觀調控政策應當會繼續實施,不會回頭。
蔡宏明也指出,中國銀行體系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現在為百分之四點一四,但一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卻高達百分之七點一,顯示中國存在嚴重的負利率現象。矛盾之處在於,一方面因為雪災,政府有義務提供低利融資,幫助受災戶重建;另方面,卻又要抑制經濟過熱,還得擔心國際熱錢大量流入的套利情況,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如何妥善解決,相信是中國政府今年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另方面,蔡宏明也引用中國政府公布的數據指出,中國已經開始出現外資大型化現象。他表示,今年一月份,中國新設外商家數為兩千九百一十八家,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十三點四一;與此同時,外商直接投資(FDI)為一百一十一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百分之一百零九點七八。投資件數的減少,對照投資金額的攀升,顯示外商大型化現象出現,也顯示中小型外商在中國生存日益困難。對以中小企業為經營主體的台商來說,值得關注。
蔡宏明分析,中小型外商在中國愈來愈難以生存,當然與今年開始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出口退稅率降低、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併等政策有直接相關。同時,經濟過熱導致上中游價格漲幅高於下游,增加下游企業的生產成本,都使得台商在中國的生產成本上升,獲利受到嚴重擠壓。特別是對紡織、鞋類、家具等傳統產業、利潤微薄的台商,確實帶來相當衝擊。
蔡宏明建議台商可以採取「中國+ 1 」投資策略,在亞洲其他國家另外建廠,降低只在中國經營的風險。另方面,他也指出,在預期中國會加強宏觀調控政策執行力度,台商應該特別注意與投資有關的土地問題,並做好匯率避險,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