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異 「唯有讀書高」阻青年創業
【大紀元2月19日訊】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首席執行官杜紹基近日接受中國青年報專訪,談論起對國內的創業環境的感觸及中美兩國的年輕人創業環境的差異。杜紹基認為,「唯有讀書高」阻礙了中國青年創業。
1982年,25歲的杜紹基從香港到美國去開創自己的事業。20年後,他毅然放棄了自己日進斗金的進出口生意,來到中國大陸創辦了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BCF),致力於對弱勢群體進行創業教育。在他看來,一個人事業有成與更多人事業有成相比,後者的意義更重大。
一轉眼,杜紹基領導下的基金會在中國進行創業教育已經6年了。針對中國和美國的創業環境異同上,杜紹基認為,二者的相同點是兩國政府都鼓勵青年創業;不同的是美國有創業的土壤,而中國的文化不太支持創業。
「我感覺,美國青年的創業積極性遠高於中國青年。美國的父母很鼓勵孩子創業,從小培養他們自己動手創造條件和解決問題的意識。比如,孩子想買一個足球,美國家長會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賺錢。在美國,我經常看到10歲左右的孩子自己做檸檬水,擺在自家門前賣,也許他們做得並不好喝,但是我會去買。中國的孩子想買什麼東西,父母可能會直接掏錢給他們買下來。」
杜紹基還認為,中國父母對成功的途徑理解得比較狹隘,他們覺得,只有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在中國深入人心。直到現在,創業群體中還有很多沒怎麼讀過書的人,他們多是『被迫』創業。」
針對中美兩國青年創業成功率的比較,杜紹基認為,二者成功比率差不多,但是美國人在如何看待失敗這一點上和中國人不同,他們覺得失敗很正常。而中國人面子觀念很強,大家認為失敗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所以首先攔住你的就是你的家人,他們擔心你會失敗,會沒面子,同時也讓他們丟臉。
據悉,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鼓勵小本創業,服務對像包括貧困家庭子女、勞改勞教人員、復員軍人等群體,而國家主要支持高新科技企業創業。對此杜紹基表示:創業不分高低貴賤,小本生意和辦高新企業都是創業,這些創業都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和生存,都創造了價值,所以都應該支持。
據杜紹基透露,2000年,他把自己20年打拼的生意全部結束了,開始反思人生——假設人可以活80歲,那自己的人生剛剛過去一半,是否該做點其他的事情?思考了兩年後,他決定做創業教育。「我覺得,人這一輩子不能太自私,要為社會做點貢獻才算沒白活。於是,我去紐約考取了美國國家創業指導基金會的培訓教師資格,之後來到中國大陸,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