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國語改華語 學者:因四大族語皆國語
【大紀元2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四日電)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訂,引發「去中國化」爭議,參與課程修訂學者、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所長翁聖峰指出,「鄉土語言」改「本土語言」、「國語」改「華語」等,主要是參照教部國語會的處理方式,回應四大族群語言事實修訂,且微調部分也包括生態、性別、海洋教育。
翁聖峰並澄清,其實他們去年暑假後,就已開始討論修訂,經半年討論,在台北、台中、台南、花蓮四地舉辦公聽會及兩次研討會,也參照國外及台灣用詞的改變,讓修訂符合周延化。
他說,以往「台灣文學」、「鄉土文學」,一個課綱會出現不同用詞,修訂時盡量統一,減少誤解。雖然也有委員有不同意見,但參照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處理方式,華語、河洛話、客語、原住民語等都是「國語」,因此改「華語」朝比較統一、符合社會的期待修訂。
他表示,不論客家話、原住民語、河洛話、華語等都是「國語」,在學校都會教,課程修訂委員們考量和二、三十年前不一樣,及參照國外作法修訂,其實像瑞士有四種國語,三種官方語言,不過這是未來立法院制定語言平等法的問題。
且他強調,整個課綱修訂很多部分,社會給很多期待,大家注意名稱更動部分,其實微調部分並包括性別、生態、海洋教育都有微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