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漢68萬粒雜糧 巧堆「嘉峪關」

標籤:

【大紀元2月13日訊】浙江蘭溪76歲的童拓基2月3日剛剛完工一座用68萬多粒雜糧堆砌而成的糧食砌-「嘉峪關」。「糧食砌」是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蘭溪民間雕塑藝術,現在會制做的人越來越少。

據現代快報報導,這幾天,每天都有數十名訪客來到浙江蘭溪女埠街道金家村76歲的童拓基老先生家,觀看童在2月3日剛剛完工的一座糧食砌——「嘉峪關」。這座「嘉峪關」是用68萬多粒雜糧堆砌而成。

這座「嘉峪關」矗立在童拓基老先生的客廳裡,長100厘米、寬42厘米、高80厘米,色彩明艷,堅實牢固。整個「建築」全部由綠豆、赤豆、黃豆、穀子、粟米、油菜籽、花菜籽等8種雜糧砌成。

過完年已76歲的童拓基,為做這個「嘉峪關」花了大心血,每天全身心投入創作,除了吃飯和睡覺,其他時間都耗在這個「工程」上。

他說,我與徒弟在2006年底就繪製好「嘉峪關」的圖紙,並用雕刀刻好模子,由於工程量巨大,花了390多天才把68萬多粒雜糧安裝上去。


童拓基的「嘉峪關」(網絡圖片)

「糧食砌」是蘭溪民間雕塑藝術,始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不過現在蘭溪會製作「糧食砌」的人越來越少,祖輩都是製作「糧食砌」好手的童拓基已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這種獨特的雕塑藝術,早年在蘭溪女埠金家村、黃店芝堰村一帶流傳甚廣,以稻穀、粟米、大米、白芝麻、黑芝麻、赤豆、莧菜籽等為原料,用黃蠟、松香做黏合劑,預制模具,選擇大小和顏色適當的雜糧原料製成條條塊塊,然後組成整體。

「糧食砌」最大的問題在於防腐和防蛀,不過這一問題已被童拓基「攻克」。他以蜂膠為材料,採用熏蒸、噴漆等防腐方式達到防腐和防蛀的目的。童自豪地說:「我做的這個『嘉峪關』完全可以防腐防蛀80年至100年」。(//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母獅雕塑以5700萬美元天價拍賣
旅加畫家盧月鉛 國父紀念館開畫展
開放雕塑園區  王英信期許向下紮根
張羽良:是誰讓中國人遺棄了美好價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