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價漲帶動美通膨
【大紀元2月11日訊】(記者涂佐岸編譯報導) 連續多年跌價的中國商品,最近8個月在美國卻持續上升。由於原物料、勞力成本上升及租稅變革的壓力,使廠商開始將成本反映在終端產品價格上,今年美國消費者將看到包括玩具、服裝、鞋類和其它消費品等在內的商品都將漲價10%。
中國製不再價廉
幾個月前經濟學家已經發出警告,中國10年來一直扮演的抑制全球通膨的角色正在逐漸消逝中。瑞士信貸的經濟學家冬桃(Dong Tao)表示:「中國過去成為世界的工廠和全球的巨錨,斷開原物料上漲,支撐著低廉的物價。但它的全盛時期已經過去,我們將看到更高的價格。」
中國進口貨在美國消費巿場占有率為7.5%,尤其,在美國約有80%的玩具、85%的鞋類、還有40%的服裝來自中國。據紐約時報分析,雖然去年中國商品僅小漲2.4%,但中國玩具、鞋類、服裝等大宗出口品價格飆漲,伴隨中國經濟快速擴張帶動的能源和食物價格上漲,促成了美國2007年的通貨膨脹率由2006年的2.5%上升至4.1%。
此間做生意的西方公司也分析,不只是能源和原物料價格飆漲,下跌的美元和新實施的法規,都已迫使中國工廠提高他們產品的出口售價。另外,雖然沒有中國人平均工資的可靠數據,但專家認為,工資已上升80%或更多,近年來沿海地區,每月最低工資約125美元。而有些成本的增加,係受到北京當局操縱。
新法規加重中國工廠的負擔
多年來美、歐對於與中貿易逆差的不斷擴大一再抱怨和質疑,迫使中共當局取消了出口品的租稅等優惠措施,但當前正值電力短缺、原物料成本上揚、工資上漲和各地通膨之際,所以對很多中國出口商而言,現在再遇租稅成本增加,已演變成一場災難。
而且,多位中國工廠的老闆認為,在今年1月1日生效的新勞動合同法,規定了複雜的僱用和解僱過程,使勞動力成本增加,尤其,在此時部份地區的勞動力十分短缺,新法規已使人力成本的問題雪上加霜。一些廠商更指出,新的法律應解釋及適用的不確定性,衍生出一些罷工和騷動,無擬再使他們的人力成本負擔更為沈重。
台灣商會副會長黃珍新(譯音:Hong Jiasheng)表示:「我們目睹了很多雇主與僱員之間的爭吵,我們認為新勞動合同法的頒布過於倉促。」分析師警告,廠商現在還必須留意北京當局即將加強執行的環境保護法律。
此外,面臨美元的弱勢,中國貨物折算成美元價格已變得更為昂貴。在去年美元對人民幣下跌了約7.6%,今年並預期會進一步下降。
綜合目前情況,玩具商受到的漲價衝擊最大,不但原料成本漲價,在瑕疵產品的醜聞爆發後,他們又要面對更嚴格的商品檢測,所以,鳳崗豐原塑膠玩具公司郭金生(音譯:Guo Jinshen)經理表示:「我在玩具業已將近20年,但過去這兩年來是最艱困的時候。成本上升、有些產品被撤回、更嚴格的規定、更複雜的檢查,所有這些事情都使經營更困難。」
漲價勢在難免
美國企業在中國的外包生產起源於90年代,廠商主要看上的是中國生產成本低廉,但現在中國物價飆漲,低成本優勢早已不再,許多西方公司已經考慮要重訂價格。總部設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美國國際貿易服裝和鞋類協會經理赫爾曼(Nate Herman)表示:「工廠們正捲土重來,並要求20、30、40至50%的漲價。」
為了降低成本,也有一些工廠老闆正考慮或搬到內陸工資低的地區,或遷至越南、印尼等地。全世界最大的供應商之一利豐(Li & Fung)的總裁羅克威茲(Bruce Rockowitz)指出:「我們看到家具業大舉搬到印尼。」
紐約時報評論指出,美國雖時值經濟成長放緩之際,但受中國物價上漲,玩具、服裝和鞋類等高度勞力密集產品反而可能提高售價,這是幾十年來所罕見的現象。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