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時候的《內經》中就已經記載了心理治療法。歷史上,也出了一些擅長心理治療法的名醫,以下列舉幾位比較有名的例子。
東漢時代的張仲景
東漢時代有一位很有名的中醫師叫張仲景(張機),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一直到現在還是中醫師們的主要參考書籍,這本書後來被分成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本書。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的一篇〈平脈法〉裏有一段:「病家來請云,病人發熱、煩極,明日師到,病人向壁臥,此熱已去也。」假如患者家屬請醫生到家來給病人看病,並且敘述了病人的病狀,有身體非常煩、非常熱的現象,但第二天醫師到了,卻見病人面向牆壁躺著,於是可以斷定,這個病人的發熱狀況已經好了。
假如病人向著牆壁躺臥,聽到醫生來了,沒有立刻爬起來並且盼望地看著醫生,表現的卻是不驚起也不盼視,如果還三言兩止,一面跟你講話呢還停一停,這八成就沒病了。「脈之嚥唾者,此詐病也」。
金元時期的張子和
金、元時期,有四位有名的醫生,他們對後世醫生的診療有相當的影響,被稱之為「金元四大家」。張子和(張從政)就是其中之一。他常用攻下的藥方,因而被稱作「攻下派」,攻下的藥多半會讓人腹瀉。他也是一位心理治療大師。
有個女人,因為在旅行途中,被強盜搶了。自從被搶之後,就有心理上的障礙了。任何時候都擔心受怕,怕又被搶或發生什麼意外。她只要聽到一點聲音都害怕,一年多了,很多醫生看了都束手無策。
張子和仔細、耐心的觀察分析,認為這個病是因為膽氣敗傷。中國古時候形容人害怕叫作「膽子小」,「膽氣敗傷」就是膽子小的意思,應該採取心理治療的方法。
張子和讓病人坐在椅子上,另派兩個女人抓住病人,抓得緊緊的,在她前面用力拍了桌子一下,發出「框咚」一聲,這病人聽到聲音就嚇到了,張子和就問:「怕什麼啊,只不過在桌面上敲了那麼點聲音,也沒啥害怕的呀。」等她心神一定,心想:「是呀!只不過是桌子發出的聲音。」剛想完,張子和又在茶几上面敲了一下,她想,只是茶几響了一下,有什麼好怕的呢!就不害怕了。之後張子和再同樣重複這個動作,一段時間以後,她就不再害怕了。
這時,病婦突然聽到窗子外面有「嘶嘶吭吭」搔抓窗子的聲音,病人還是害怕,又有不同的聲音了嘛!怕有人從窗外跳進來搶劫之類的。張子和又說:「只不過是外頭窗子的一點聲音而已,有什麼好怕的?」漸漸、漸漸的就不怎麼很怕了,病人笑問:「這是什麼治療的方法呀?真奇怪!」
張子和跟病人說,《內經》曾經記載了一種叫作「驚者平之」的治療原則。就是說害怕的時候,應該把害怕的這個事當作平常事對待;一個人如果把什麼事情都看作是平常小事,就不會害怕了,所以用「驚者平之」的方法治療這種病。病人想通了,點頭說道:「嗯!對、對、對,果真如此。」
之後這個女人就沒害怕的情緒了。張子和還擔心這個女人回家後仍會害怕,當她回到家後,又數次派人到這個女人的家裏去敲門兒,起先女人還有害怕,再過些時候,就覺得這只是個平常事兒,沒什麼好怕的了。張子和就這樣簡簡單單的,把這種害怕的病給治好了。
(本文摘錄自:《中醫養生 受益一生》 博大出版社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