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正面 攝影大賽感動香港名家

人氣 11
標籤: ,

【大紀元12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導)曾獲得英國新聞攝影大獎的香港資深攝影名家盧錦成,對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首屆「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非常讚賞。他認為,大賽提供全球華人交流平台,而且訊息正面,令人感到鼓舞。

讚大賽訊息正面 鼓舞人心

目前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等多家院校擔任攝影科講師的盧錦成,知道新唐人攝影大賽的消息,是在地鐵附近派發的大紀元報紙上。他很爽快的答應接受採訪,並希望明年有機會去參加這項攝影大賽。他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令世界各地華人在攝影方面有交流,尤其是現在經濟比較低沉,你們舉辦的攝影大賽展示出來的照片,給人看到一些正面的,我覺得是一個鼓舞的作用,或者是一種強心針。」


(盧錦成提供)


(盧錦成提供)


(盧錦成提供)


(盧錦成提供)


(盧錦成提供)


(盧錦成提供)


(盧錦成提供)


(盧錦成提供)


(盧錦成提供)

酷愛攝影 英國深造獲大獎

約盧錦成採訪是在灣仔的一個休憩公園裏,他帶同一大堆攝影作品,鋪滿了公園的一個小小的角落。其中一輯是攝於水上之都威尼斯,十多張系列照片將異國風光展現在陽光下,令人嘆為觀止。公園頓時圍上了不少遊人,紛紛詢問這麼美麗的作品出自何人手筆。

在盧錦成的生命中,攝影是人生的重要部份。他自言從小就喜歡攝影,小學五年級用自己零用錢買的第一個禮物就是一部相機。即使讀了大學、畢了業,在市政局擔任美術設計師,他仍然感到不滿足,毅然拋下香港一切,於91年遠赴英國胡弗咸頓大學深造攝影課程,跟隨幾位當地出名的攝影教授學習攝影技術,特別是多觀摩其他攝影大師的作品,令他的攝影技能迅速提升。很快他就以華人攝影師身份在英國打響名堂,93年贏取英國新聞攝影大獎,在英國和香港曾舉辦多次攝影個展及聯展,作品收藏於英國伯明翰中央圖書館。但他始終割捨不了對香港的思念,4年後又回港發展,至今一直從事攝影教學工作,期間一直不間斷的影相,至今影相超過10萬張,99年獲佳能旅遊攝影比賽首獎。

注重特殊光線藝術化

盧錦成在攝影各類題材上都有很多心得,早年擅長新聞攝影,但近年來隨著心態轉向平靜,喜歡拍建築物和風景等。他認為拍攝建築類題材,要注重表現特殊光線的藝術化。由於光線在一天內有很多變化,一般會避免在中午11點到2點拍攝,因為光線角度比較高,即俗稱頭頂光,令畫面沒有立體感。最好是上午10點多鐘,或者下午3點至黃昏時間,「陽光角度比較低,加上投影,就可以看到建築物的紋理、立體感」。

現在攝影很普及,但是要成為一個攝影家卻不容易。盧錦成認為,攝影也是藝術,攝影要和設計連在一起,才能突破了普通攝影的限制。要拍出一張好照片,首先有一些基本元素必須要具備:「第一我會和學生說,無論任何情形之下,相片必須要清晰,不能有模糊。另外是構圖方面,構圖可以令別人覺得可以看的漂亮一些,另外就是要有主題。」


(盧錦成提供)


(盧錦成提供)


(盧錦成提供)

高精度圖片
(盧錦成提供)

高精度圖片
澳門(盧錦成提供)

高精度圖片
青馬大橋(盧錦成提供)

高精度圖片
青馬大橋(盧錦成提供)

美化構圖 用獨特角度看世界

在構圖方面,他特別強調要突破一般人看事物的角度,攝影愛好者在按快門前要多花些時間思考構圖:「構圖是必須要的。無論是哪種攝影都好,都是重現我們人看出來的效果。你要再高一些的層次,就加一些美化。一般人看東西喜歡在正中間,構圖的時候比較呆板一些,而經過美術訓練的人,他們看東西的角度就不同。我們可以嘗試在較高的位置上拍攝,或者彎身、俯身、甚至以昆蟲這麼低的視點去看世界,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現。」

包括黃金定律、線條運用、框架效果都是攝影者需要熟背的構圖原則。但是要在構圖上有改善,還要多練習和研究其他攝影師的作品,才能建立自己的獨有的方法去觀景。盧錦成笑言,學懂攝影後看世界的角度都有了變化:「看東西比較嚴謹一些,或者對漂亮的東西要求高一些,對顏色也比較敏感。」他還說,不只是在歐洲等聞名世界的美麗國度才有美景,其實香港也有不少漂亮的地方,「比如灣仔,也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只是要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

最後,作為攝影家的盧錦成還分享了他的人生心得,他認為攝影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攝影家必須要重視做人的道理,比如新聞攝影從業員不要為報導而報導,還要考慮到被訪者的感受。「我覺得,就算影一個意外或者悲傷的情況下,是不是應該去尊重受害者?我們要學會避重就輕,用另一個方法去報導,而不是那麼直接去報導出來,要平衡被攝者的感受。」◇

高精度圖片
大澳(盧錦成提供)

高精度圖片
尖沙咀遠眺維多利亞海港對岸(盧錦成提供)

高精度圖片
尖沙咀遠眺維多利亞海港對岸(盧錦成提供)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沖繩濱海茶屋 坐看潮汐更迭
心靈剪影:屏幕
世界金融中心 紐約地位動搖
經濟凍壞油價 減產也難止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