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閱讀策略──以有機觀點閱讀文章
一篇成熟的文章即是一個意義的有機體。在文化脈絡下,作者透過有意的安排,讓文章中各個部件各司其職又彼此依存,將主旨概念完整的呈現出來。所以閱讀者必須以一個有機式的觀點來閱讀文章,如此才能體會作者的意涵。
創作時作者以字、詞、句子、段落等部件構成篇章,讓讀者了解其創作主旨。無論作者以轉折、並列與因果等關係表現文章均會呈現意義的有機體。附錄「菊島巡禮」,即是將「天在宏觀上保護著人」、「一方活水,養一方人」的主旨意涵貫穿於文章的各個部件中,使文章形成一個意義的有機體。
就文化而言,天人合一是中國人的文化核心價值。雖然這個價值歷經西方科學的挑戰,但是在地球環境遭到人類破壞,引發的溫室效應等環境危機後,人類已漸漸體會到人是自然的一份子,環境議題再度獲得重視。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天」代表自然,也代表道德與人格。天和人的關係是,「天生萬物以養民」、「一方活水,養一方人」上天化育環境,人利用這些環境在此繁衍生命,也就是說「天在宏觀上保護著人」,所以中國人講敬天、謝天,個人的人格修養更要「德配天地」。
就句子的層次而言,文章中第一、二、七段的核心句子「來這裡,可以體會到特殊的海洋和島嶼文化。」「澎湖又叫『菊島』,雖然天候地質不佳,不過天人菊卻長得特別好看。它們就像有毅力、不怕挫折的澎湖人,不管環境多惡劣,都能存活下去。」「我們體驗到澎湖人與海為鄰,利用海洋、島嶼的地理環境,以及海中生物,所建構出來的文化」海洋島嶼和人的文化,都體現了「一方活水,養一方人」「天在宏觀上保護著人」的意涵。
就詞的層次而言,「天人菊」這個核心詞即表現出「天」與「人」人對天的依存關係。就字的層次而言,「天」字「一」、「大」為天,在文化中道生於一,一字定陰陽,一之上為天陽;一之下為地陰。大即是人,人歸天為大。天、地、人三才,「天」字表現出,人在天的保護下,立足於大地生活。「菊」字更呈現了這種保護與被保護的關係,「艸」、「包」、「米」為菊,菊花是一種植物「艸」,「米」字其實是菊花的花瓣,包去掉巳的字有保護的意義,大概就是保護花瓣部散逸的花托吧。所以在題目『「菊」島巡禮』都蘊含著這種保護者與被保護者之間的關係。
那天如何「一方活水,養一方人」,「天在宏觀上保護著人」呢?就段落的層次而言,第三、五、六段環境提供「咾咕石」為建材築屋,作為防風牆圍種植蔬菜,以石滬及出海補魚。第四段雖僅略述天后宮、吉貝島、桶盤嶼等景點,但是「導遊」二字已說明其觀光價值,「綠蠵龜保護區」則體現對環境生物的愛護精神。
由「菊島巡禮」此篇典型的文章可發現,一篇成熟的文章即是一個意義的有機體。讀者只要以這個觀點,尋找字、詞、句子、段落、題目等意義關係即可體會作者主旨意涵。
* * *
附錄:菊島巡禮
「引自台灣康軒文教事業出版之國小國語課本11冊」
一、小舅舅在澎湖當兵已經一年了。這一年來,只要一放假,他就會到澎湖各處參觀拜訪,因此對澎湖的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告訴我們:來這裡,可以體會到特殊的海洋和島嶼文化。
二、終於有三天的假期,我們帶著熱切的期望,來到了澎湖。本來以為乾旱貧瘠的澎湖,是遍地黃沙的光景,沒想到映入眼簾的,竟然是一片金黃耀眼的天人菊,看起來就像是一座「菊花島」。舅舅說:「澎湖又叫『菊島』,雖然天候地質不佳,不過「天人菊」天人菊卻長得特別好看。它們就像有毅力、不怕挫折的澎湖人,不管環境多惡劣,都能存活下去。」就在這一大片、一大片天人菊的伴隨下,我們展開了一趟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巡禮」。
三、一路上,有許多灰暗的石牆,羅列在路旁的土丘上,我們感到十分好奇,舅舅解釋說:「澎湖的風大,為了要讓農作物好好的生長,住在這裡的人便找來咾咕石,堆成的防風牆。」聽了舅舅的解釋,我們更好奇了,到底什麼是咾咕石呢?「咾咕石就是珊瑚礁的遺體,除了可以為農作物遮風蔽雨,還可以用來蓋房子呢!這種以海中生物為建材的文化,少有吧!」舅舅說。
四、舅舅像個導遊一樣,帶著我們邊參觀邊解說。我們拜訪了馬公本島最古老的天后宮,走過吉貝島上金黃色的沙灘,看過桶盤嶼上壯觀的柱狀玄武岩……。坐在望安島的沙灘上,舅舅敘述著綠蠵龜洄游上岸的故事。直到這時,我們才知道:原來這裡是少數還有綠蠵龜上岸產卵的沙灘。澎湖人本著愛護生命的精神,特別設了一個保護區,好讓牠們能安全無慮的上岸產卵。
五、最後,我們來到了風景秀麗的七美島。舅舅指著平躺在海邊的「望夫石」,說:「島上流傳著這樣的故事:一個懷有身孕的妻子,夜以繼日的佇立在海邊,等待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誰知無情的大海,卻奪走她心愛丈夫的生命。痴情的妻子不肯相信這悲傷的事實,認為她的丈夫總有一天會回到身邊,依舊在海邊痴痴的守候……。」遠眺望夫石,聽著這淒美的故事,真是令人感動。
六、當我還沉浸在這悲傷的故事中,弟弟卻發現了一個美麗的雙心石滬,它心連著心,出現在懸崖下方。海水正在退潮,許多漲潮時游進石滬裡的魚兒,被圍堵在裡頭,找不到出口。舅舅指著正在撈魚的漁夫,笑著說:「你看,從前的人多有智慧啊!發明了這樣的石滬,連現代人都可以『不撈而獲』了。」
七、三天的時光匆匆而過,在舅舅的帶領下,我們體驗到澎湖人與海為鄰,利用海洋、島嶼的地理環境,以及海中生物,所建構出來的文化,就像一顆顆智慧的結晶,在大海中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