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第二章 早期的觀察

植物,也有情緒(2-2)植物的地域性

克里夫‧巴克斯特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這段早期對植物的觀察中,我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適當地安排研究環境。實驗室裏外的日間活動頻繁,要找出植物的顯著反應並辨別起因非常困難,在紐約市尤其如此。我必須等到大樓幾乎空了才能開始,通常從入夜後一直工作到早上六、七點。當時的實驗室位於時報廣場中心,在四十六街和第七大道口上一棟大樓的四樓。即使到了晚上,外面經常還是很吵雜,但實驗室裏會安靜下來,植物還是會顯示穩定的讀數。

談到這點,我想提出植物也有地域性的觀念。想想如果你在距離實驗室七十到七十五呎的另外一頭,而一棵植物能夠感知到你的活動,那麼你會以為它也能感知街上的活動。

如同羅勃‧阿德雷(RobertArdrey)在其著作《地域法則》(The Territorial Imperative)(註2)中所描述的動物行為:顯然動物的感知力能涵蓋牠們自我界定的疆域空間。植物似乎也有這種能力。

舉個例子:一株植物被帶到一個新環境。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它似乎就能對通連的空間或房間中的動物活動產生感應。我所謂的動物也包括能接觸這株植物的人在內。植物的安全感似乎與能否接近它有關。例如:隔壁的辦公室與實驗室之間沒有通路,但辦公室內距離植物只有二十呎的地方也許就有人正在活動。除了少數例外情況外,這株植物並不會去感知這個與它無關聯的地方所發生的事。相反,它會對實驗室裏距離它五十或六十呎外所發生的各種刺激產生反應。

註2:羅勃‧阿德雷,《地域法則:對動物界中資產及國家起源的個人探索》(The Territorial Imperative: A Personal Inquiry into the Animal Origins of Property and Nations,Kodansha Globe,一九九七年)。菲利普‧透納(Philip Turner)主編(初版:Atheneum,一九六六年)。(//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巴克斯特的發現,儘管主流科學界眼前還不能接納它;但對修煉界、哲學界來說其實並不令人吃驚,古希臘、印第安人、東方宗教就一直流傳著「萬物有靈」的說法。「原始感知」的能力,其實就是先天的本能,只是人類在後天的環境中失去了。巴克斯特利用測謊的工具,無意間印證了這個修煉界、哲學界的傳統理論;雖不是他的規劃,但這樣跨領域的聯繫所產生的影響,卻可能遠比他專注於測謊的研究還要宏大。《植物,也有情緒》一書內容正是跨足心靈、物質兩個世界的橋樑,並且充滿前瞻性、趣味性,對固步自封者將是一項悟性的挑戰,對勇猛求進者將是一項理性的啟迪,值得一讀。
  • 一九六六年二月二日以前,我從未想過自己會介入這個「意識研究」(consciousness research)的最前端──「生物通訊」(biocommunication)。回想起來,我所有在教育、訓練、就職方面所作的選擇,還有我天生的好奇心以及許多巧合,似乎都在為這一天和以後的經歷作準備。
  • 我在芝加哥附近的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tisy)完成戰時的九十天見習軍官訓練後成為一名軍官,接著被送往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軍官高等學校以及加州聖地牙哥的反潛學校受訓。後來,我終於被派往西太平洋前線。雖然我很想進入海軍情報局(Office of NavalIntelligence)從事對戰事可能有用的催眠工作,但沒有任何位高權重的人願意採納一位二十一歲低階軍官的建議。
  • 現在,讓我說一下那天早上後來發生的事。你盡可放心,就在早晨八點的紐約時報廣場附近,我並沒有跑到街上大喊:「我的植物會讀心術!」這樣的舉動,即使在紐約的時報廣場也是很奇怪的。而對我這個在科學領域裏浸淫多時的人來說,這也有違我所受的訓練
  • 在這段期間,我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對植物作出威脅時,必須要有真正的傷害意圖才能在圖譜上觀察到反應。如果只是假裝,則不會激發任何反應。植物似乎可以察覺你不是認真的;它們就像能嗅出真假意圖間的區別。
  • 我們曾經都是天使?是誰主導了一萬年前的基因改造工程?吃了能永生,為何世界各地都有生命之樹的傳說?
  • AI已經學會欺騙,徹底改變生活方式的技術革新,福兮?禍兮?AI留給人類的時間,只剩三年了?!
  • 癌細胞的36計,如何逃脫免疫系統追捕?為何疫苗有時有效,有時無效,決定因素在它?
  • 他發高燒死裡逃生,癌症腫瘤不見了!神奇膏藥治癌症,成分居然是細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