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地
「龍」在中國人的社會裡,是一種尊貴、吉祥、莊嚴、神聖的象徵,「龍」的紋飾,更是從遠古的玉飾、陶器開始,就被大量的應用,甚至一直到後來的工藝、書法、繪畫、服飾……等等,雖然龍的造型隨著各個朝代的演進,也有了一些不同的變化,但是「龍」神話的象徵,在中國人的心裡,始終有著屹立不搖的地位。可是,反觀西方社會,對「龍」的印象,卻是一種邪惡、黑暗的象徵,從聖經新約全書的啟示錄所提及的龍是魔鬼和撒旦的化身,以及西方的英雄史詩,如希臘神話、日耳曼神話、北歐神話中出現英雄屠龍的故事,「龍」的形象,變成是一種「披翼張爪,口吐精焰,形貌似蛇的傳奇異獸」《注1》。「龍」的地位,在中國和西方為何會有如此的天壤之別呢?這個問題,在我的心中,有著極大的疑問和困惑,也就是我想要投入研究的動機。
第二章 東西方文化中龍的研究
第一節 龍的傳說
(一)東方龍的傳說
日本著名的學者白靜川先生也曾經說過:「雖然說任何的神話都只不過是虛構的,可是就本質來說,神話確是根據現實而產生的。一個有著豐富文化遺產的民族,必定有其神秘而且動人的各種神話和傳說。」《注2》而關於「龍」的傳說,可以分為四種說法:
(1)人龍一體: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伏羲、女媧是蛇身,或為龍軀。後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中說:「圖畫天地,品類群生,雜物奇怪,山神海靈。上紀開闊,遂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伏羲鱗身,女媧蛇軀。」《注3》
(2)龍是聖賢帝王的化身:例如:《竹書紀年》有:「黃帝軒轅氏龍圖出河。」「帝堯陶唐氏,母曰慶都,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堯。」《山海經.內經》註:「鯀死,三歲不腐,刻之以吳刀,化為黃龍。」說明黃帝、堯和禹,出生或死亡都有神龍的瑞象出現。明正統九年刊的聖跡圖一書中說:「魯襄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庚子,先聖誕生之夕,有二龍繞室,五老降庭,老者五星之精也。」此文述說的是孔子降生時,產生的各種異象。《史記漢.高祖本紀》說:「高祖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嘗息大澤之坡,夢與神異,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說明漢高祖因為是龍種,於是日後成就了帝王之業。而此可見龍和古代聖賢帝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3)龍是神通廣大的神靈:郭璞的山海經圖贊云:「犁丘山有應龍者,龍之有翼也,昔蚩尤御黃帝,令應龍攻於冀州之野。女媧之時,乘雷車服駕應龍,夏禹治水有應龍以尾畫地,即水泉流通。」可見「龍」有神靈的力量。西晉竺法護所譯《佛說海龍王經》上說:佛在靈鷲山說法,有海龍王率其眷屬前來聽講,並請佛降臨海底龍宮,受其供養。《西遊記》裡描寫了孫悟空到水晶宮向龍王借兵器的情節。《封神榜》描寫了哪吒打死為害百姓的龍王子敖丙的故事。這些龍的傳說故事,有些龍所扮演的角色,不一定都是正面的,但共同的是其具有的神奇能力。
(4)龍是神人駕馭的神獸:太真王夫人,相傳即為王母少女玉卮,善於彈一弦琴,每彈琴時,歌聲優雅,百禽飛集,他時常乘白龍,周遊四海。茅蒙字初成,咸陽人,博學深思,預知周室即將衰微,歎道:「人生如流電,怎可以長久迷戀塵寰。」因此不求仕進,於是師事鬼谷先生,學長生不老之術,入華山修練。秦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乘龍白日昇天。
蕭史,好吹蕭,秦穆公把女兒弄玉嫁他,蕭史於是教弄玉音樂,作鳳鳴曲,有鳳凰飛來樓上,穆公為他們造鳳台,後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一起升天而去。
馬師皇是黃帝時治馬名醫,他從馬的氣色可以瞭解馬疾病的情形。馬經他醫治後,無不痊癒。某日,有一條龍自天而下,向他重耳張口,師皇便說:「此龍有病,知道我能醫術。」於是在龍唇下紮了一針,又以甘草湯令他服下,龍乃病癒。有一天此龍負師皇而去。
羅真人晉黃梅人,名致福,在縣北凰台觀修道煉丹,丹成後,有老人來說:」我是病龍,希望能用你的丹來醫療。」致福便賜以丹。後來真人在凰台觀北邊冰塘洗腳,龍來載負飛升而去。
李白字太白,四川昌明人,生於青蓮鄉,號青蓮居士,據說元和初,有人看到李白與一道士在高山上笑談,許久後,與道士在碧雲中,共乘赤虯升天。《注4》
(二)西方龍的傳說
(1)龍是守護寶物的巨獸:寫於公元8世紀的敘事長詩《貝奧武夫》是以古英文記載的傳說中最古老的一篇。故事的舞台在北歐,主人公英雄貝奧武夫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南部的蓋亞斯坦族。威猛無比的他在與瑞典的漫長戰爭中獲勝,更消滅了潛入宮廷的食人鬼和沼澤中的怪物,讓國家繁榮了起來。延續了五十年的治世,因為一頭棲息在國家裡看守寶藏長達300年的噴火巨龍,而再次出動攻擊,貝奧武夫帶領眾人攻入巨龍的山洞,盾牌保護他免受巨龍火焰的灼燒,他和巨龍互相攻擊了三個回合,最終都用致命一擊擊中了對方。巨龍被斬首,但是貝奧武夫被巨龍咬傷並且致命的毒液流入了他的體內。從此,丹麥人認為貝奧武夫是他們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注5》
(2)龍是魔鬼、撒旦的化身:在《新約全書》的《啟示錄》第12章第7~9節:「在天上就有了爭戰。米迦勒同他的使者與龍爭戰。龍也同牠的使者去爭戰。並沒有得勝,天上再沒有牠們的地方。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在《聖經》中將龍視為魔鬼、撒旦、魔獸的同意詞,對將基督教思想視為唯一正論的歐洲而言,龍變成了讓人類遭受磨難而登場的怪物,深受一般人畏懼。在《啟示錄》裡,龍有著七個頭十隻角,能迷惑人心,使人步入邪道,七個頭象徵著絕對不可犯下的七宗大罪,十隻角象徵著可能犯下的十項小罪。被誘惑而犯罪的罪人會和龍一起被投入地獄之底。《注6》
(3)屠龍的傳奇故事流傳:中世紀的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原是一個花果酒香的豐盈之地,能飛善泳的巨龍摧毀了一切,人民為了求生存,每天送一名年輕的女孩給巨龍當作祭品。有一天,美麗的公主也不幸成為了祭品,一個英國善戰的年輕武士,奮力的和巨龍搏鬥,他用劍刺入巨龍的心臟,剎那間從巨龍身上噴出的鮮血,染紅了四周的草地,結果草地上孳生了一朵朵鮮紅的玫瑰花。英勇的武士救出了公主,他並摘下其中一朵玫瑰花送給美麗的公主,兩人宣誓永恆的愛情。傳沿至今,加泰隆尼亞便將此日訂為「聖喬治屠龍紀念日」。
(三)正與邪的文化象徵
龍在東西方的評價為什麼差異會這麼大,其來有因,古老的傳說中,龍在中國就已經是神聖的瑞獸,可以呼風喚雨,可以駕馭人成仙,而西方龍在傳說中,就是守護寶物的惡獸,會噴火,會攻擊人,這些傳說, 一代一代透過口耳相傳或史籍的記載,留存在東方人和西方人的記憶裡,也在東方人和西方人的腦海裡,構成了龍的藍圖,所以身為東方人的你也不要去怪西方人為什麼這麼討厭龍,西方人也不要奇怪東方人為什麼這麼崇拜龍,瞭解了過去的歷史,也就瞭然於心了。
第二節 龍的造型
(一)東方龍的造型
宋代羅願「爾雅翼」釋「龍」說:「俗畫龍之狀,有三停九似之說,謂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另外,董羽在「畫龍輯議」裡也說:「九似者,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角似鹿、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注7》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龍」具有蛇身、鱷首、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
(二)西方龍的造型
龍擁有強壯的身軀,又長又粗的頸,有角或褶邊的頭,尖銳的牙齒,和一條長長的箭形尾巴。它用四隻強而有力的腳步行,用一對像蝙蝠翼的巨翼飛行,它的身體全身覆蓋著鱗片,保護著身體。它的眼睛有四層眼瞼,其中內三層是透明的,可保護眼睛免受傷害,耳朵可以開合,但不是所有龍都有外耳。牙齒尖而利,通常會向內彎,以便撕開獵物。以及有爪的角。
(三)醜惡與神聖的造型
1.以龍首來比較;
東方龍是鹿角,有鬍鬚,飄羽,駝鼻,炯炯有神,整體上顯得較為慈祥,莊嚴。
西方龍是尖角,類似傘翼的褶邊,尖牙,目露凶光,整體上呈現出邪惡的感受。
2.以龍身來比較:
東方龍身像蛇,蜿蜒而綿長,龍身上是魚鱗,也有飄羽飄逸。龍爪數目不一。
西方龍身體態壯碩有鱗片覆蓋,還有似蝙蝠的雙翼和箭形背鰭。
3.以龍尾來比較:
東方龍尾似蛇也有飄羽飄逸。
西方龍尾成箭形,也是攻擊的武器。
第三章 東西方文化中龍的應用
第一節 中國世界裡各朝代的龍紋發展
由於龍在中國古代是一種重要的信仰,不僅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和觀念,同時和中國人的生活上結合,對全民族人格心性的陶冶也有一種潛在的關係
(一)商周時期
殷墟出土的玉器中,與龍有關的至少有龍紋璧、龍紋玉玦、龍鳳玉珮以及立體雕刻的玉龍等各種樣式,商周玉器上的龍紋,大都作蛇軀,身上甚至琢有象徵性的曲線鱗紋,龍的頭上有旦角。
商周青銅器中常見蟠龍的紋飾。從造型來看,蟠龍紋身長似蛇,身上常見象徵性的鱗片紋,龍首雙目突出,與獸面紋相似,有雙耳,頭上亦有「旦角」一對。還有夔龍紋的出現。
(二)春秋戰國時期
玉器、青銅器、漆器等上出現了「螭虺紋」,也就是專指造型較小的螭龍。東周以後,王室逐漸衰微,不僅政治結構巨變,社會、人文環境也完全改觀,諸子百家爭鳴,自由思想瀰漫,對於藝術產生極大的影響。商周以來的龍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風格開始改變。戰國的龍紋特別強調動態與曲線的運用,有的螭龍甚至做獸頭,並且出現象徵性的雲卷鱗紋,看起來更為優雅,不似早期帶有樣式化的嚴肅造型。
在絹帛織物上卻出現一種比較寫實的龍,如:「龍鳳導引圖」以及「神人玉龍圖」也出現了長出翅膀的「應龍」。
(三)漢朝
漢代人根據當時各種流傳之神話所作的記載,足見人們在道仙思想浸淫之下,對龍產生了更多幻想。漢代的龍的出神入化,變化莫測,而且身上普遍長有羽翼。漢代還流行「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更是陰陽五行學說的產物。如:漢代長沙馬王堆西漢帛畫上的龍紋,作張口吐舌,身上除了鱗片,還有羽翼以及四隻長了銳爪的獸足。
除了常見的「雙龍」之外,還有「龍虎」、「龍鳳」、「羽人乘龍」、「羽人戲龍」與「蒼龍星座」等。其中「羽人乘(或戲龍)」的題材,顯然是神仙思想的表達,此類題材在漢墓畫像石中極為常見。
(四)魏晉南北朝
畫像磚、石刻、壁畫、織物上,佛教寺窟中也出現各種龍紋的裝飾,1968年江蘇丹陽胡橋出土的南齊磚畫「羽人戲龍圖」,是南北朝時鰭最具代表性的龍紋。從造型來看,龍角分歧有如鹿角,口中有利齒,足似鷹隼,有銳利之爪,像一隻奔馳之龍。龍的前方有羽人前導,羽人手執仙草與香爐,衣裳與身上的羽翼,亦隨風飄起,上方有飛天,四周有流雲與花卉,似為天上情景。完全反映出魏晉時期注重氣韻表現的精神內涵。
(五)隋唐
隋唐的龍紋,傳世的很多,龍的造型特別強調矯健的身軀。在各地的陵墓、石刻、銅鏡、金銀器、織物上皆有龍紋的裝飾。隋唐最具有代表性的半浮雕龍紋造型,龍身扭轉,中段隱沒在石壁中,僅見首尾,四肢筋骨畢現,龍身有鱗紋與飄羽。
唐代器物上龍紋的裝飾,常見的題材包括:飛龍、雲龍、蟠龍、對龍、團龍以及纏枝花卉龍紋與龍鳳紋等。一般而言,隋唐的龍紋,饒有氣勢。
隋唐以來,龍紋的造型,逐漸有了固定的結構,除了龍首、龍身、龍尾有一定樣式外,龍角、龍鬚、龍爪、背鰭等也逐漸定型。此外漢代龍身上的羽翼,到魏晉時期仍然存在,隋唐以後,漸漸變形為飄羽,生長在頭部與四肢,龍不在似獸,鱗片更為細密,並且特別強調背鰭。和商周以前「龍蛇不分」的觀念相去甚遠。
(六)宋
宋龍的結構與氣勢,仍然保留某些唐風。旦卻與元代以後的龍紋差異較為明顯。身體的結構與神韻頗似唐龍,尤其是張牙舞爪的造型,據有雷霆萬鈞之勢。另外宋代著名的的畫家像董羽、陳容、牧溪等,皆擅畫龍,在水墨淋漓之中,神龍活現。宋代的文人則以釋道精神來畫龍,特別是道教的影響相當明顯。
(七)元
元代以後的龍紋造型,不再強調龍在生物學上所應具有的肌體感,更適合於作為裝飾之用。因此在造形上,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各種器物上的龍紋,也更為注重形式的表現。常見的題材包括:龍鳳紋、雲龍紋、纏枝花卉龍紋、卷草龍紋與雙龍奪珠等。
在服飾方面,龍紋也是各種織錦與緞絲上常見的紋樣題材,內容亦以龍鳳紋、雲龍紋、卷草龍紋、穿花龍紋與團龍紋等為多。自古以來,皇帝的冕服稱為「龍袍」。上面常繡以五爪龍紋,象徵至上的權威與尊貴的地位。
(八)明清
明清之際,不僅許多與皇室有關的器物都以龍紋作為裝飾。宮廷、寺宇等亦大量採用龍紋來裝飾,像北平故宮皇城宮牆上便使用琉璃燒制的瓷磚來嵌飾「九龍璧」與各種龍紋壁飾,更能彰顯出帝王宮室建築的華麗與莊嚴之相。「九龍壁」以琉璃嵌飾九條不同姿態的龍,各具神采,這些龍紋的造型,由於材料的特性以及嵌於宮牆上,其影響至為深遠。事實上,從明清以來,許多裝飾紋樣都士這樣保存下來的,數百年來並沒有多大的改變。這也是龍紋逐漸走向形式化主要的原因。
清代的龍紋大都與帝王有關,皇帝所穿袍服上的龍紋,除了按照古代天子冕服的定制以「十二章」中各種紋飾之外,最常見的是「正龍」(龍首為正面)此外還有「九龍紋」與「團龍紋」等多種龍紋裝飾。不過,相較於過去的龍紋,清代帝王袞服上的各種龍紋,大都繡成十分嚴峻的神態,且多為五爪。至於民間的龍紋,限制十分嚴格,不得使用五爪,只有在一般建築或石刻、木雕上面,較常見的是卷草龍紋和螭龍。
(九)龍紋的發展跟中國歷史緊密結合
龍作為傳統的造型題材,在觀念上隨著時代的變遷仍充分保留了發展的餘地,並與現實生活中保持一定的聯繫,這點也是龍紋可以綿延數千年的重要因素。而龍的造型上也因應各個時期的文化背景而有所演變,從各個時期的龍紋來看,龍的演變,先秦以前和漢以後的形像是一個風格的分水嶺,誠如袁德星先生所言:「大致來說在史前的美術作品是龍紋的初現,殷商至西周是繁榮的階段,漢至六朝是龍圖得統一的階段,唐宋以後是龍的定型階段。」《注8》龍紋的演變是漸進的,大致來說,在商周以前,龍紋造型較為抽像,兩漢至隋唐漸漸趨於具體與寫實,到了宋代之後朝向規範化後的龍紋形式。
第二節 奇幻文學和電影裡的西方龍
(一)何謂奇幻文學
奇幻文學是指含有奇幻(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違背物理定律或常識的事物)要素的文學作品,主要表達於奇幻小說。廣義上含有奇幻因子的文學作品也包括在內,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與古代流傳的童話、神話、民間傳奇故事,並依此衍生了奇幻色彩的歌劇、電影、劇本、RPG、動漫……等。
在古代流傳的童話故事與神話,富含大量奇幻要素,也是近代奇幻文學的起源,直到中世紀騎士文學與近現代哥德文學成為近代奇幻文學的雛形,一直到魔戒出現後,奇幻文學分類才逐漸凸顯出來而發揚光大,並影響日後的奇幻文學作品。
奇幻文學有著悠久而卓越的源流,其原型可上溯至希臘神話和北歐神話、童話故事與民間傳奇故事。這些幻想作品深深影響了現代奇幻文學。如:
(1)貝奧武夫:英國最古老的史詩,公元八世紀約750年左右的英雄敘事長詩, 描述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蓋亞斯坦族國王與惡龍搏鬥的故事。
(2)希臘神話:泰坦和奧林匹斯十二主神等充滿了奇幻因子的情節。
(3)《阿瑟王傳說》:當代奇幻文學提供了另一重要題材,魔法師默林、圓桌騎士、馬術、浪漫卻輪廓鮮明的情節與壯闊的史詩冒險,成為眾多作者筆下紛然不同的延伸作品底下的主角與幻想空間。
(4)《彼得潘》成為著名兒童奇幻小說,並被同名改編於舞台劇、兒童故事、以及其它衍生作品的共同名稱。
東方奇幻
(1)西遊記:書中講述唐朝玄奘到西天取經,圍繞著諸多仙佛,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東亞地區廣為流傳。
(2)聊齋誌異:在清代風行一時,類似小說大量出現,並成為現代鬼怪類型奇幻的經典作品。
(3)封神榜:商朝的紂王和妲己,以及道教神仙之間的大鬥法。
(4)山海經:先秦古籍。記載女媧、盤古等神話人物,還有遠古地理和奇石異獸。
(二)現代的奇幻文學
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真正的奇幻文學才出現,許多奇幻中長篇小說與科幻小說同時發表在相同類型的文學雜誌上。在20世紀中葉,J‧R‧R‧托爾金在 1937年出版的《哈比人歷險記》和1954年至1955年之間出版的《魔戒》、C‧S‧劉易斯的《納尼亞年代記》、娥蘇拉‧勒瑰恩的《地海》系列獲得了巨大的聲望,奇幻小說寫作獲得了重生,之後的作品多模仿這些成功的作品,
1984年,第一部龍槍小說《龍槍編年史:秋暮之巨龍》出版之後,它橫掃市場,並給TRPG玩家們提供了一個奇幻的世界,給他們在其中歷險。
這些奇幻文學使角色扮演遊戲龍與地下城的誕生,而傑出的遊戲設定又反過來產生了更多的文學作品。
(四)龍是架空的虛擬世界裡的真實形象
奇幻電影與奇幻小說一樣,都把相當大的筆墨花在一個架空的世界情況的描繪上。奇幻小說最吸引人的一個地方,就是故事發生的世界背景是架空的,甚至與這個現實世界沒有一點關係。作者在現實的人類生存世界與人類發展歷史之外,開闢出了一個完全屬於個人虛構的平行時空。這個平行的時空有自己獨立的山川地貌、人文歷史、生物種族、智慧生命、物理法則等等。它們與我們的現實世界沒有什麼關係,既不受現實世界的影響,也不與現實世界有什麼直接聯繫。奇幻小說家在構擬其想像世界的時候,似乎有意與現實世界保持一個很大的距離,消解其作為自然的參照元的影響力。在這一點上,奇幻電影顯然是深得奇幻小說之精髓的,它們總是將很大的力氣放在對平行世界那些奇異景觀的展現上,以那些迥異於現實世界、似乎有著獨立世界秩序的畫面激起觀眾的觀賞興趣。
奇幻電影與一般的史詩神話片的根本差異就容易看清了。兩者儘管都會展現一些從歷史和科學的角度看現實中不可能的場景、物種、法則,但史詩片中的一切再奇特,仍要與現實世界發生關係,仍歸屬於現實世界。也就是說,史詩片中奇特世界背景的展示與人的歷史的現實的存在境況是緊密相關的。而奇幻片展現的世界情況雖有時也洋溢著宏大雄偉的美學氣派,但與歷史現實無關,僅僅是為了畫面產生某種特殊的視覺效果。「龍」因為在西方已經有邪惡,噴火等形象,所以他在架空的虛擬世界,非常適合扮演負面的角色,而且深得人心。如:「魔戒」裡出現的飛行巨獸,西方人直接就會連結到他就是「龍」。他的外型也是參照古代西方龍的形象創造出來的。【貝武夫:北海的詛咒】改編自公元八世紀的英雄敘事長詩,描述貝武夫與惡龍搏鬥的故事。雖然源自古代的故事,內容重新改編,運用最先進的現代科技,創造出許多奇幻的效果,然而「龍」的造型和功能,仍然相差不遠。
第四章 東西方文化中龍的象徵
第一節 東方龍是中國人的精神象徵
(一)龍象至尊
唐朝以前的龍不是帝王所專有,因此,一般民間仍然可以沿用當時習用已久的三爪龍。
宋朝,龍明顯的躍升為帝王的象徵,皇室並且明令禁止當時的臣民使用,只是龍在一般人民的生活中,已經扮演了極其豐富的角色,諸如祈福、求雨等,使得全面禁止民間使用龍變得不可能,因而促使龍扮演的功能角色產生分化,在當時,民間開始用無角的螭代替龍。
元朝元貞元年,朝廷更明令禁止臣民不得使用五爪雙角的龍作裝飾,雖經三令五申,但是違犯此律的依然很多,在禁不勝禁的情形之下,朝廷終於讓步,容許減少一爪以示區別,因此元朝有三、四、五爪混用的情形。
明朝初年,在由布衣躍居人皇的明太祖朱元璋特意提攜之下,龍形成只有象徵帝象的五爪龍和民間俗用的三爪龍兩種類別,減一爪為蟒的情形要到明朝中葉以後才得見。
清初順治年間,待禮制確定,方才龍歸龍,蟒歸蟒,各有歸屬;其間差異,僅在一爪耳。
(二)東方龍是中國人的精神象徵
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已扎根和深藏於我們每人的潛意識裡頭,不但人們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幾乎都有打上龍文化的烙印,而且龍文化的視角,龍文化的審美意識已滲透入了我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成為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
甚至是整個亞洲民族,包括日本、韓國, 以及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舉凡整個中國文化能觸及到的地方。
(三)共產黨是紅色的惡龍
中共因嗜血和暴力,一切都以紅色為標誌,殘酷地迫害自己的人民,特別是信神的人。大陸的家庭教會對紅龍的邪惡有切膚之痛,公認中共就是啟示錄中的大紅龍。
現在許多靈修人士認為退出中共組織是去除中共「赤龍」通過「獸」給人所打的獸印。
按聖經說,魔鬼在最後的審判時被滅,這個獸印就是和魔鬼一起下地獄的通行證。
(四)東西方神學思想
東方龍是伴隨著神仙升天的瑞獸,宣揚著佛道教的神仙觀念,人可以修成正果,成佛成仙駕龍升天。西方龍是撒旦的化身,引誘人犯罪墜入地獄,並與神爭戰,與神形成對立,警惕人要遵從神的旨意,勿受誘惑犯罪。東西方龍扮演的角色南轅北轍,可是都與神學的思想有關,可見龍與神永遠脫離不了關係,只是是對立還是輔佐的角色。
第五章 總結
研究完東西方龍的造型和象徵,好像經歷了一場東西方文化的洗禮,現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裡,東西方文化透過很多的方式,互相衝擊與交融著,但是身為東方人的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文化,就像植物不能離開泥土的滋潤,接受許多外來文化的刺激同時,也要反覆咀嚼自己文化的精髓,不能數典忘祖,透過我們的傳承,希望龍的傳說可以代代相傳下去。
《注1》 苑崎透著 安然、OYUNNA譯 陳約瑟、姜沛文中文版審定(2004)「幻獸.龍事典」奇幻基地出版 P.6
《注2》 葉劉 天增著 [1997] (中國紋飾研究),南天 P.145
《注3》 葉劉 天增著 [1997] (中國紋飾研究),南天 P.148
《注4》 吳哲夫著 [民國67年8月] (故宮叢刊 – 圖書中的龍),國立故宮博物院 P.198 – P. 208
《注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貝奧武夫
《注6》 苑崎透著 安然、OYUNNA譯 陳約瑟、姜沛文中文版審定(2004)「幻獸.龍事典」奇幻基地出版 P.46
《注7》 葉劉 天增著 [1997] (中國紋飾研究),南天 P.65
《注8》 袁德星著 [民國67年8月] (故宮叢刊 – 史前至商周造型藝術中的龍),國立故宮博物院 P.28
(2008年未來科學和文化大會發言稿)
(轉載自正見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