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土生土長的藝術創作者我在這裡出生、在這裡長大,在這裡受教育;沒有出國去留學,在台灣念大學唸研究所,我就在這地方創作,我的創作都取材自這地方的景象,我把對這塊土地的熱愛轉化成繪畫的動力,透過繪畫表達我對這塊土地的熱愛。同時我一直堅持具象寫實的風格,用傳統的媒材—水彩來創作。今天在這裡有85張水彩,沒有所謂現代最前衛的媒材,裝置啊等。
我畫畫的時候,希望作品提供觀賞者非常輕鬆愉悅的環境。所以我始終認為,藝術創作是很辛苦的,因為畫家要仔細的思考,用心的創作,在作品上經營表現想表現的內容,物象結構、立體感,甚至做出整體的氣氛,營造怎樣的氣勢…畫家要有創作經驗累積出的創作涵養去表現,這樣的畫讓欣賞者非常輕鬆愉悅,看畫時一目了然,可以慢慢品味。這樣藝術才可以跟群眾結合在一起,而不是象牙塔;也不是很高深的學問,不需要經過高深的文字解說才能夠理解,這是我一直很堅持的看法。
我在求學過程中碰到過李石樵,陳慧坤,李梅樹幾位大師,這些台灣前輩到70幾歲還在教學。我在大三的時候李石樵曾經講,現代藝術太強調個人感受,塗啊刷啊,很爽快,結果看畫的人都看不懂。我們尊重現代藝術,但是不能忽略了傳統藝術這塊領域。我認為藝術的價值在於提昇人類生活的品質,這是我非常堅持的。藝術不是個人不滿情緒的發洩,對世俗批判的嘶吼,無病呻吟;這是我對當代藝術家提出的一種看法,希望他們能認清這個事實。藝術要對人類有所貢獻,要提昇人類的生活品質。緒上的不滿,發洩嘶吼,用鞭刑、暴力,都不是人類之福。許多前衛藝術家他們都是以反傳統為目的,爽了自己苦了別人。這難以理解的藝術離民眾愈來愈遠,這絕不是藝術的本意,我們應該是讓藝術可以走入群眾,群眾可以走入藝術,這樣藝術存在的價值就會更高。
接下來我把我30年創作的作品跟各位分享一下。
這是我在1984年一幅寫實繪畫的作品,當時台灣繪畫界發生一件不幸的事情﹕一艘船帶著滿船的藝術品巡迴展覽,到澎湖到馬公港那天晚上,爆炸起火,沉下去了。當年全省美展所有作品都在船上,包括這一件作品,是那年全省美展水彩的第一名。作品被炸了,我非常心疼。現在只能從畫冊裡面翻拍出來給各位欣賞。這是我寫實繪畫時期的作品,畫的是現在二二八紀念公園前面那個台灣博物館的大廳,外面是羅馬式的建築,內部是巴洛克式的建築。那個列柱非常豪華非常漂亮。我曾經在為了畫這一張畫,在那邊留連徘徊好久。那個警衛都覺得我這個人很奇怪,還來問我在幹什麼,他以為我要偷什麼藝術品什麼的。其實我一直在觀察那個光從窗戶裡面投射進來所形成的明暗,在圓形的柱子上,在方形的柱子上的明暗,層次跟變化,我看了好久、去了好多次,看了好多天,回家後再進行這張作品。
後來我把創作的方式慢慢朝向分割表現形式來走。那分割表現形式基本上它有一個理論發展的過程,我借助一下立體派跟未來主義的手法,但是又比較接近印象主義的光的表現。我們先解讀什麼叫做分割。在整美術史分割有兩個畫派是運用的最多,第一個是立體主義,第二個就是杜象所謂的未來主義。立體主義慣用的手法是對物象的描寫只選擇其中的幾個特徵保留,其他把它簡化,運用的線條不是直線就是弧線,把它分解,所以一個花瓶可能變成這個樣子。未來主義要強調的是一個時間過程跟速度,所以花瓶在他們的筆下可能是一個移動的重覆影像,他們也打破了以前繪畫所強調的靜態的概念,認為物象是可以動態的,所以未來主義的動態變成有重覆的影像。
我比較強調的是光影的位移,我會從光線的投射跟反射,不同的光源投射物象所形成的明暗,重覆的運用,所以有A光線、B的光線然後反射出去的,然後從光源在上面,有不同光源所形成的投影,在光線在移動的時候,比如說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太陽移動了,那移動了以後,那個光線在物象上面會形成明暗的層次跟變化,那這些都是我想要捕捉的。同時也抓到了在造型的特徵,在不同角度裡面看不同的物體,找到它的特徵的局部來組合。
我的分割表現形式的作品在此列舉幾張,這是台北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有一些陽光交錯的時候,我們常常看到只是一個時間,如果你能夠從早上八點待到十點,兩個小時你看到那個光影的移動,你就會發現它其實是有很多變化的,在那個變化的過程中你可以把它做成紀錄。只是我們眼睛只能看到一個影像,它改變了就改變了,沒有辦法同時紀錄,可是腦海的記憶力可以做到。
早期我為了要表現這樣一個光影的趣味,層次的變化跟造型的分割,所以我畫了相當多的建築物的題材。如《羅馬的萬神殿》,左邊是愛琴海的那個聖多林島的建築物,右邊是我在埃及開羅看到的一個回教清真寺,那是坐車經過的時候看到的一個影像。我把這些圖像,經過我自己的光影層次的分析來表現,都是屬於我大部分都是十多年前的作品,
到了這一張羅馬這個許願池裡的雕像,我就已經開始在轉變了,之前都是建築物,教堂、紀念館等等。大家認為我為了要表現那個光影,只會畫建築物。我當然不能承認,於是開始在畫具有弧線動態的雕像,從那些比較幾何形體的,改變到具有比較多變化的這種造型,所以我從雕像開始入手,因為我要探討分割表現形式轉換到人物的時候會怎麼樣。直線的分割很容易表現建築物那種生硬的東西;在《向女神致敬》中,我就加上一些弧線的變化的分割,再去表現。(待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