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南特影展向楊德昌致敬 侯孝賢彭鎧立憶往

標籤:

【大紀元12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筱穎南特30日專電)台灣導演侯孝賢今天在法國南特(Nantes)三大洲國際影展「向楊德昌致敬」座談中表示,當年若沒有中影、沒有中影經理明驥,就不會有台灣新電影,也就不會有楊德昌和侯孝賢。

侯孝賢說,當年中影出了一個奇怪的明驥,政戰背景的他,卻訓練出一批現今優秀的攝影師、剪接師,並且用年輕人當企畫,找年輕人拍片,「沒有他,台灣的新電影就不存在」,明驥不了解電影,「可是他非常尊重專業,而且想做好事情,又有意志力,不像一些人又懂又不懂,社會就很慘」。

他以當年楊德昌拍「光陰的故事」為例,鏡頭定好了,老攝影師卻移位了,不是他要的鏡頭,楊德昌火大了,就只好鎖住鏡頭,自此啟用明驥訓練的年輕人。

楊德昌的妻子彭鎧立也就她和楊德昌第一次見面,就談了啟發她出國唸書、楊德昌執導的「海灘的一天」,還有外國導演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伍迪.艾倫(Woody Allen)和艾力克.侯麥(EricRohmer)。她說,家裡有許多楊德昌喜歡收藏的DVD,從小孩一、兩歲起,他就帶著小孩看片子。

除了受很多導演影響外,不同的音樂結構也是他創作的支撐點。侯孝賢補充說,楊德昌在「海灘的一天」中有放唱盤的畫面,那是他父親喜歡放古典音樂,而且還要小孩坐著聽的回憶。

侯孝賢在拍「風櫃來的人」之前,都和唱片公司配合,所以在片中放了很多歌曲,下片後,楊德昌說,「我幫你再做一次配樂」,結果他用「四季」來詮釋,「我自己感覺真過癮」,從此侯孝賢對配樂改觀,他說,「我對音樂的敏感是從楊德昌開始的」。

侯孝賢還就楊德昌拍電影承受很大的壓力指出,他們的父母輩都是固執的文人,拍電影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尤其楊德昌有個在原子能委員會工作的哥哥,每次在他家聚會,只要他哥一來臉色就不對,「我們摸摸鼻子就走人了,直到新電影在世界各地影展得獎,他媽媽才高興起來」。

彭鎧立也說,楊德昌出身文人知識份子家庭,使他在拍中產階級意識的電影明顯突出,又因他喜歡法國文化,受美式教育,所以有很多中國文化以外的文化在他電影中交叉出現。

在「一一」之後,楊德昌身體不好,在家養病期間的創作更多,彭鎧立表示,五十歲以後的楊德昌,踏實平靜地在台北、上海兩地反省他的生命,「追風」就是一部楊德昌落實一輩子想法未完成的電影。

相關新聞
向名導致敬  墨爾本影展推楊德昌電影回顧展
墨爾本影展:已故知名導演楊德昌電影回顧展
【獨家專訪】夏日的驚喜 《鬪茶》導演王也民
楊德昌回顧展首映茶會  澳洲各界貴賓雲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