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八方璀燦

永不會「餓死」的Goulburn地主以及……

——遊澳洲最老內陸城Goulburn(三)

【大紀元11月30日訊】「餓死」是我們幾個中國人私下裡給一名瑞士駐澳記者起的外號——諧音,他名叫Urs ,而且聽不懂中文!

「餓死」是個記者,彼得(Peter)是個農場主,卡羅(Carol James)是房地產銷售商,他們三個人的職業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略微跟他們一接觸,你就會發現,他們身上存在著驚人的相似,那就是,他們都在澳洲最古老的內陸城市Goulburn,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澳洲及南太平洋地區外國記者協會主席「餓死」(Urs Walterlin)。



Goulburn街景



農場主彼得(Peter)


房地產代理商卡羅(Carol James)

最早認識「餓死」,是在澳洲及南太平洋地區外國記者協會的一次活動上,「餓死」當時是外國記者協會的主席。當我提到想去Goulburn時,他居然說,他就住在Goulburn,並自告奮勇的幫我們張羅。

從「燈紅酒綠」的悉尼來到「餓死」在Goulburn的家,我們吃驚的發現,他居然擁有一大塊森林,面積足足有111公頃,相當於45萬平方米(有了這麼多地,怎能餓死!),他在森林中間開出一塊空地,修了一套現代化的別墅,認認真真的過著類似「隱士」的生活。



「餓死」開著車給我們帶路,駛向他的巨大領地。


「餓死」開著車給我們帶路,駛向他的巨大領地。



「餓死」在森林中間開出一塊空地建了這套現代化別墅。


「餓死」在森林中間開出一塊空地建了這套現代化別墅。

他為什麼選擇住在Goulburn呢?

他說:「這很簡單,我不喜歡城市,但另一方面,由於我的工作,我不得不經常到悉尼,所以能找到一個離悉尼很近、離首都堪培拉也很近的地方就非常重要,所以Goulburn就是一個符合邏輯的選擇。」

早上七點多,我們跟著「餓死」,沿著他自己開出來的土路,開車到了他的森林大屋。大屋後面的大綠罐子,是用來儲存雨水的,一家人喝的用的,都是天然雨水。從這個大屋走到「餓死」所擁有的森林的邊緣,足足需要半個小時。「餓死」的孩子到森林裡散步時,都要帶上步話機,以便隨時聯絡。

「餓死」平時就在這裡工作,通過衛星上網,從互聯網上與現代化的世界發生著聯繫。真有事兒需要出門兒了,從這兒開車到堪培拉機場,只需要一個小時左右,路上連一個紅綠燈都不會有,比住在城裡還方便呢!



別墅旁邊的大樹。請注意樹上掛的那個東西,

那是孩子坐在上面打鞦韆玩的。


從別墅中遠眺一望無際的森林。



森林別墅沐浴在朝陽之中。


從別墅中遠眺一望無際的森林。

我們到的時候,女主人克里斯汀(Christine)正在準備早餐,「餓死」的兩個兒子杉彌爾(Samuel)和大衛(David )略有些羞澀,卻又落落大方的接待了我們。別看他們住在鄉下,家裏的鋼琴是通過eBay網站買的,孩子的教育也沒有受影響,兄弟倆的四手聯彈,還挺像那麼回事兒呢!



走在森林大屋的走廊上。勤奮的攝影師吳坎在邊走邊拍。


客廳



森林大屋的陽台


「餓死」和他太太克里斯汀(Christine)在做早餐。



自家烤製的麵包


廚房





大儲水罐,已實現靠天喝水!環保新概念!


兄弟倆的四手聯彈,還挺像那麼回事。





俺在地主家混了一頓早餐。


「餓死」的兒子大衛(David )為我們一展身手。



「餓死」的兩個兒子杉彌爾(Samuel)和大衛(David )


圍欄裡養著一條大狼狗,聽見有生人來,一直叫,

大衛在安撫它。



上學的路上,停下來取信。鄉間的信箱就這樣,

設於路邊,每日自行取信。


孩子們在上中文課。

吃過早飯,就該去上學了。杉彌爾和大衛在Goulburn的一家私立學校上學,這個名叫坦柏林(Tambelin)的學校一共只有十九個學生、其中一個是華人孩子。令人吃驚的是,這個以白人為主的小小的私立小學中,居然開設了中文課!



這家小學唯一的華人孩子


那天上的課是,一個孩子站起來說出某個五官的名字,

其他人就用手指著五官,看聽懂了沒有。

據說,學校是應「餓死」和其他家長的要求特意開設中文課的。

「餓死」說:「作為一個外國特約記者,我經常接觸澳洲資源產業的資料,我寫了大量的關於澳洲礦產出口到中國的文章,所以我能看到對於澳洲來說,中國是一個多麼重要的國家,它是澳洲最大的出口國家。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們學一些基本的中文很重要,因為這樣他們就能成為兩個國家和兩種文化之間的橋樑。」

那麼這些小學生們又是怎麼想的呢?

一名叫傑克(Jack)的學生驕傲的對我們說:「我叫傑克,我十歲了。我喜歡中文課,當我星期一到學校的時候,它讓我有個盼頭,我覺得我學到了很多,我覺得它給了我很好的技能,就是說萬一我到中國去旅行,或有其它這樣的事情時,我就能對付了。」

學校的老師奎英(Hauren Quigg)也跟著孩子們一起學中文,而且覺得收穫不小。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經歷。我自己也在學,但我覺得我沒有孩子們學的快,我試圖跟著孩子們一起上課,而他們也在教我,如果我在哪裏卡住了,我會問他們。這不是政府的要求,我們並不是必須教一門外語,但我們決定要這樣做,當Urs向我們提出這個建議時,我們立刻就行動起來,我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我們一直在這樣做,我們希望以後中學也能教中文,這樣他們能一直在學校裡學中文。」



老師奎英(Hauren Quigg)跟孩子們一起學中文。


十歲的Jack說,他學習中文,是為了以後去中國

玩時可以對付對付。

學中文,不光是學認字、發音,還包括學習和體驗中國的飲食文化,比如包餛飩。澳洲的學校裡都有烹飪的課程,只不過大部份都是教怎麼做西餐的,在課堂上包餛飩,大概是這裡的中文老師柏林達(Belinda)的獨創吧!



上黑板寫中文字。


包餛飩也是學中文的一部份



在「餓死」及其他家長的要求下,學校開設了中文課。


Big Merino也是Goulburn的地標之一。

從坦柏林學校出來,我們來到一個離Goulburn城區大約半小時車程的農場。「餓死」告訴我們,到了Goulburn,一定要去看看這樣的以養羊為主的農場,要知道,Goulburn的另一個最有名的標誌,就是一隻高達15米的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羊!這只羊的英文名字,叫做Big Merino。

彼得是個很典型的澳洲農場主人,從父母手中繼承了一個30平方公里大農場。農場用籬笆分成一片一片的,用來養羊,光籬笆就有400公里長,這些籬笆過一段時間就需要整修,彼得說,通常他每年換8公里的籬笆,所以要把所有的籬笆換完,得50年的功夫呢!

彼得原來養著一萬三千頭羊,這幾年乾旱,只剩下九千多隻了。農場的主要收入是賣羊毛,一頭羊每年可以剪一次羊毛。彼得的羊毛主要都出口到中國。

彼得將我們帶到他剪羊毛的地方,指著排成一排排的已包裝好的羊毛介紹說:「澳大利亞的大部份羊毛都用來出口,2/3或60-68%的部份都出口到中國,中國對我們是一個很重要的市場。我們出產最高等級的羊毛,它們主要用來生產女士及男士的高級套裝。」



彼得的農場


彼得向我們演示,剪羊毛時,把身體趴在這個吊起來的

圈裡,可省一些腰勁。否則長期彎腰剪毛會很累腰。



這些是羊的糞便。彼得說,他的孩子們把這些糞便

賣給自己的同學做肥料,收的錢就做零花錢用。


同行的一名攝影師喜歡玩點黑白照片的情調,

就拍出了這批黑白的,還真是別有意境。

離開了剪羊毛的場地,彼得開著車,領我們去看他的羊兒們。

上萬隻的羊被分成一群一群的,用籬笆隔開,當一片牧場的草被羊吃得差不多了,就把它們趕到另一片草地去。趕羊的工作通常是由牧羊犬或人來完成的。這一次是彼得開著車包抄羊群,讓它們從籬笆開口處進入到另一片草地。成百上千頭羊的奔跑起來,還真有千軍萬馬的壯觀!



羊群


羊群





彼得開著車將羊群趕往另一處草地。


成百上千頭羊的奔跑起來,還真有千軍萬馬的壯觀!



成百上千頭羊的奔跑起來,還真有千軍萬馬的壯觀!


成百上千頭羊的奔跑起來,還真有千軍萬馬的壯觀!



牧場


供羊群飲水的小池塘



大片的羊群被攆走後,彼得才發現,咦,這裡怎麼還有一隻身上還帶著血跡的小羊羔啊?這一定是剛剛出生的,因為他前一天還沒看見它呢!

彼得說:「我們自己繁殖新的羊羔,我們每年大約繁殖四千五百隻小羊羔,我可以帶你去那邊看幾隻小羊,大量的小羊很可能在這週出生,所以我們很快就會有很多小羊羔了,現在是春天,春天裡草都長起來了,所以要在春天繁殖小羊,這樣它們出生後有足夠的草可吃。」

彼得說,現在要想買到他這麼大規模的農場已經不容易了,他很滿意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覺得我自己非常幸運,我喜歡在這裡生活,這裡地方很大,有很多戶外空間,我是自己的老闆,我們過得還行啦,我想這可能是很容易過活的一種方式,我很喜歡我做的事情,我覺得我很幸運。」



牧場


一隻剛出身一天的小羊羔和它的媽媽





牧場


彼得的農場有30平方公里大



牧場


牧場



牧場


剛出身的小羊羔身上還帶著血跡



春天裡,正是繁殖羊羔的季節。


除了羊以外,彼得也養了不少牛。

與彼得一樣,房地產銷售商卡羅也說,她到「外面的世界」周遊一圈,還是覺得Goulburn最好。

「我在這裡做房地產代理,已經有二十四年了,我很喜歡這項工作,這是一個瞭解和分享人們的生活的好機會,我到人們家中去走訪,分享人們的生活,幫助他們找到他們想要的房子。」

談到 Goulburn什麼地方最好時,卡羅毫不猶豫就給出了答案。

「是人。我們這裡有許多很好很好的人,他們很友好,很關心他人,關心社區,無論什麼出了什麼問題,比如有人受傷了,有人需要幫助,這裡總是讓你感到是在一個大家庭裡一樣,他們都彙集在一起,照顧這個人,或受到影響的那個家庭。」

原來,從大都市被吸引到Goulburn這個古老的小鎮的人們,都有著同樣的情趣。

卡羅說:「人們喜歡Goulburn的生活方式,絕大多數人到Goulburn來的原因都是喜歡這裡的生活方式。」

地主「餓死」則總結道:「這裡很顯然是個很好的地方,人們非常好,生活方式特別好,你能在這裡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買到房子,而在悉尼,很遺憾,你已經買不到這麼便宜的房子了。你的孩子可以在這裡安靜而和平的環境中成長,但這裡又什麼都不缺,這裡不是一個鄉下小鎮,而是一個真正的城市。從這點看,這裡完美無缺。」



除了羊以外,彼得也養了不少牛。


彼得的房子。帶游泳池,且裡裡外外沒有一點「農民」氣息。



彼得的房子。


彼得的房子。



彼得的房子。


花園裡還養著不少花。





花園裡還養著不少花。


花園裡還養著不少花。



彼得的房子。


坦柏林學校的操場





Goulburn街景


Goulburn街景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