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馬祖廟宇造型風火山牆 創造另類觀光資源

人氣: 1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于浩馬祖22日電)在外島馬祖,只要看到傳統的「風火山牆」造型建築物,就知道一定是廟宇。這種不同於台灣及大陸廟宇的建築形式,不僅具有防風防火的功能,也為馬祖創造另類的觀光資源。

馬祖早期漁民多沿著海邊澳口築屋而居,多數為臨時性的草寮,民國之後才改採花崗岩石材與福州杉木,逐漸形成閩東式的澳口聚落。根據「馬祖地區廟宇調查與研究」一書作者–北竿中山國中校長王花(人弟)調查研究,馬祖早期廟宇規模較小,約為一個成人的高度,後來居民增多,漁業豐收,在信仰需求下,才擴建或改建成較大的廟字,也才有明顯的廟宇工藝。

馬祖各島廟宇形式大多是「風火山牆」,山牆通常高過屋頂,具有防風和防火功能。側面牆多變化,山牆頭則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為主,其中又偏好火焰形牆面。廟的立面以三梯形為主,因立面和側面高過屋頂,屋頂不做任何裝飾,以樸實線條單純見風格,迥異於閩南式豪華裝飾。


風火山牆//中央社

對於「風火山牆」的起源,又為何會引進馬祖地區?王花(人弟)表示,其實「風」火山牆的早期寫法是「封」火山牆,屬於「徽派」建築形式,早期經由徽州人將這種建築造型引進福建地區,而由於這種建築外牆具有防風和防火的功能,在福建多風且多屬木造建築的情形下,這種造型建築也因地制宜的被其他福州人仿效引用。

王花(人弟)說,由於「封火」與「風火」在字義上有異曲同工之意,當地居民於是逐漸改以「風火山牆」做為建築造型名稱。馬祖地區絕大多數居民來自福州所屬五區八縣中的長樂、連江、羅源一帶,「風火山牆」建築形式不僅因此引進,名稱也沿襲至今。

馬祖地區的「風火山牆」廟宇造型多屬於「五行」中的「火」,據王花(人弟)研判,應該與地區廟宇的主神多是「男性」有關,如此方足以彰顯神明威嚴的神格;王花(人弟)並舉北竿一座以媽祖為主神的「天后宮」為例對照,即是以「水」做為建築外觀。此外,由於馬祖居民長年在海上討生活,漁民豪放、熱情及脾氣暴烈的性格,也與「火」較接近。


風火山牆//中央社

王花(人弟)說,即使在大陸福建沿海一帶,近幾年也極少看到「風火山牆」廟宇造型,反而在馬祖地區,不僅舊廟屬於「風火山牆」形式,近年新建的廟宇,也幾乎全數採用。「風火山牆」已成為馬祖四鄉五島廟宇的統一建築形式,在馬祖只要看到這種造型建築,就知道一定是廟宇。

「風火山牆」在其他地區並不常見,不僅許多喜愛攝影人士來馬祖時,經常會以之做為取景目標,多數遊客經過廟宇時也會佇足留影。對當地民眾來說,「風火山牆」或許只是沿襲先人的做法,但因此保留傳統建築形式,無意間也為馬祖創造另類的觀光資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