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加台北報導)海基、海協兩會的第二次會談在11月4日結束,雙方簽署的四項協議對台灣到底有無實質的效益?台灣智庫21日下午舉辦「二次江陳會的實質與意涵」座談,與會學者就台灣主權、經濟、政策等諸多層面分析。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認為,兩岸的經貿不是台灣能全操控,經濟問題沒有特效藥,政策發揮會有時間的落差,台灣民眾沒有耐心,如果不能讓民眾感受到「好處」,則會對當前政府持續開放的政策構成重大挑戰。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就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及食品安全四項議題簽署協議。張五岳表示,雖然雙方所簽的協議有些送立法院備查即可,但有些則是要透過修法,除了要做好民意監督與制度化監督,立院也應做好修法的配套措施。
陳雲林來台,引發數萬民眾走上街頭激烈抗議。張五岳認為台灣民主的隱憂不在於民眾走上街頭,是朝野的領袖一直處於對抗跟對立,學不會和解跟對話,既然兩岸能「擱置爭議」協商,朝野的溝通也應加強。
陳雲林來台另外一個爭議的焦點是,中華民國的國旗成為抗議民眾宣示台灣主權的工具,卻遭到制止。金門技術學院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高輝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國的主權不但沒有因為陳雲林來訪有所流失,應該說是更加凸顯。
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許志嘉表示,這樣的抗議是台灣有人擔心協商過程中,中共藉機矮化台灣,執政黨在推動與大陸關係時,也應建立朝野協商管道釋出善意,加強溝通,在野黨也應接受邀請,隨時可談,這才是民主的精髓。
主持人台灣智庫執委羅致政做結語時提醒江陳會後未來幾個應該的注意面,兩岸開放速度不宜暴衝:「欲速則不達」;「物極必反」:原本是大多數的民眾希望維持現況,現今傾向台灣獨立的在陳雲林來台後增加;國內反對的意見不應是談判的包袱而是「籌碼」。
羅致政還詼諧的說,「國共若能和解」,「國(民黨)民(進黨)更應該和解」。畢竟到北平(民進黨部在北市北平東路)比到北京還近。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