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農產把關倒退嚕 「食」在難安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特稿

「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去年初公告實施,把消基會多年來建議的「產銷履歷」制度納入規範,沒想到政黨輪替後,農委會不想積極推動,政府一再保證維護民眾吃的安全,卻是「說一套、做一套」。

產銷履歷是記錄食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個過程,包括生產、加工到運輸、銷售等階段,近年不斷發生食品安全風暴後,成為先進國家把關機制,歐盟已全面實施,日本則在2010年全面推動,連進口的產品也須符合規定。

反觀台灣是不進反退,還讓原本落日的CAS吉園圃復活。

雖然吉園圃制度從一九九四年推動來,對農產安全有一定貢獻,但距離產銷履歷仍有一段差距。驗證與輔導機構都是政府單位,角色容易混淆,且僅就農藥殘留檢驗。

產銷履歷則是包括肥料、農藥、水源、土壤都要檢驗,並由第三者驗證,雖然現階段農委會有補助,但未來農民須自行負擔,單一農民每年平均要二萬六千元,如果二十五名農民集體驗證管理,一年一人可降至三千元,此一制度等於鼓勵結合小農朝向規模化生產,對農業長期發展、提高農產附加價值都有正面幫助。

其實產銷履歷就像大樓的「安全梯」一樣,雖然平常沒用又佔空間,但發生火警時,卻是救命的要道。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便可透過產銷履歷追蹤上、下游。

農委會已立法管理,現也有九百二十三項農產獲得驗證,值得肯定,但目前沒有農產加工後的食品獲得標章,也不見主管的衛生署提出具體政策,只做了一半的產銷履歷,只會讓黑心食品事件一再重演。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