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提振內需具短效 救經濟賴後續施政
【大紀元11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18日電)上任半年,新政府今天推出讓民眾感受最深刻的施政!學者認為,消費券政策可望挹注農曆年前零售業買氣,但後續施政若無法一路推出,則力挽台灣經濟的氛圍,恐怕只是曇花一現。
為刺激消費、提振國內景氣,行政院今天決定推動消費券政策。
不過,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所長楊家彥認為,消費券政策並非投資性支出,無法衍生未來效益。他說,政府舉債投入消費性支出,將造成「當代享受、後代承受」的結果。
負責政策規劃的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添枝表示,消費所帶動的乘數效果大於投資,「但消費之後就沒了;而公共建設則可形成收益,長期效果較大」。
他說,政策的推動有兩種選擇,只要產生的效益大於成本就可去做。刺激消費的做法傳統上用得比較少,他坦承,大都在經濟情勢真的很壞的時候才做。
楊家彥說,包括國營事業資產部分移轉民間等做法,都是政府籌措財源推動政策的管道,政府不應以舉債方式刺激消費。
包括台灣在內,許多國家都在看「美國怎麼做」。然而,他表示,由於金融海嘯受襲嚴重,連美國本身的因應對策也一再調整。他強調,政府推出對策時,仍應通盤考慮效益與後果。
他認為,新政府上任半年來,民眾無法明顯感受政府做了什麼,以致民調下滑;在選票壓力下,焦慮難免。然而,負責任的政府仍應評估施政效益、謀定而後動。
以消費券政策為例,他說,政府決策過程確實過於倉促,或許來不及徵詢相關意見、詳細評估,以致消息浮上檯面後,相關規劃一路追隨民意風向。然而,若政府施政未經專業評估,可能導致「父子騎驢」的最糟結果!
對於這一波可能或已經發生的不景氣,行政院長劉兆玄在新聞局記者會表示,消費券之外,將提出一系列政策,包括民間投資、公共建設、產業振興等其他措施,短期內也將陸續推出。
面對金融海嘯衝擊所造成的不景氣,楊家彥認為,接下來,包括問題金融的處理、問題企業怎麼救、政府未來如何退場等作法,皆攸關景氣趨緩情況能否改善。
同時,因受僱勞工薪資幾無成長、有錢人的資產也在連患衝擊下大幅縮水,他說,明年的民間自發性消費絕對比今年更糟。
加上半導體業減少資本支出,以及服務業兩大支柱批發零售餐飲和金融業明年也無法寄望,「民間投資全是壞消息」;明年的投資只能看政府。
尤其美國貿易趨緩、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也只能力求「保8」,對台灣明年出口衝擊很大。
在消費、投資、出口皆不利的條件下,他認為,台灣明年經濟負成長的可能性雖不高,但「能不能保3,恐怕沒把握」!
不過,他相信消費券政策只是政府挽救經濟首波施政作為;若後續一整套措施可陸續推出,提振景氣相信仍有希望。
他說,單一措施絕對無法顯著提升台灣景氣。但包括愛台十二建設在內,政府應調整推動順序,將具刺激消費效果者優先推動,短期內或可提高施政效益。
他強調,消費券措施可望挹注農曆年前零售業買氣,但後續施政仍須陸續推出,才有機會力挽台灣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