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文字、攝影中壢報導) 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蕭青瑩同學暑假參加文學寫作比賽,大一新生卻奪得2008年全國巡迴文藝營散文組首獎,被譽為文壇黑馬。得獎作品「時縫之間」描述她童年因病在醫院加護病房治療時的心情,童年身體的病痛,讓她找到「閱讀」的興趣,繼而發展成寫作的動力。
就讀於元智中語系二年級的蕭青瑩生長於花蓮,因先天罹患學名「毛樣毛樣病」的幼兒腦中風病症,小學二年級時開始出現舞蹈症等徵狀,小學五年級時入院開刀兩次,孱弱的身體使得她必須長時間待在家裡及醫院中,養成她熱愛閱讀的習慣。她表示,每個人生命中總是有些與他人不同之處,她想把曾體驗過的心情寫出來,讓別人分享,也給自己的過去留下紀念。
她認為自己長期以閱讀為興趣,沉迷於字裡行間的同時,採他人智慧以補自己的不足,且訓練出自己的寫作技巧,她建議對寫作有興趣者,不是埋著頭苦寫就能夠成功,大量的閱讀是最基本的基礎,不僅可以增加自己寫作的內容與精準度,也能培養對事情的敏銳度與各種看法,而且可幫助自己找到好的寫作主題,也能提升文章的品質。
蕭青瑩是這一兩年才開始創作,她用真切的生活體驗,加上就讀元智中語系對她寫作的訓練,讓她對文章的表達、鋪陳方式都經過深思熟慮,也許是初生之犢,讓她的文章裡看不出匠氣與虚矯,受到評審青睞。
蕭青瑩謙虛的表示,自己沒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無法創作出小說富有暗示性的文字以及大篇幅且吸引人的故事情節,以寫散文作為文學創作的開端,她認為散文是屬於是非常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音韻與排比,也沒有任何的束縛與限制,內容通常以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用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而散文最吸引她的地方,在於可以看出一個作家的思想與影子。
蕭青瑩謙虛自己的閱歷還不足夠,在寫作時經常會碰到很多無法描寫的場景與畫面,而且十分缺乏想像的力量,缺乏突破的感覺。她表示在寫作時的回想與取材,常會讓她刻意的去回憶起一些事物,不論是好或不好的事,在這種寫作記憶找回的過程中,被遺忘的事物重新再被憶起,不論作品最後的好或壞,過程都足以是一種心情的抒發,一種紀念。
蕭青瑩笑稱,畢業後要靠寫作維生似乎不太可能,不過她會一直把寫作當成畢生的興趣,持續創作下去。(//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