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系列】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和董奉的杏子生意
幾乎是一夜之間,人們發現,世界金融的龍頭華爾街突然陷入莫名的困境:我們不知危機的規模和深淺,不知它可能持續的時日長短,不明確其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也沒有人能夠準確回答是否有解救的方案、或方案會不會生效。
但有一點人們似乎是清楚的,在這個過程中,有那麼一種東西,有的人失去了,有的人得到了;有人失去的很多很多,也許有人得到了很多很多。但更多的人們呢,從美國主街(Main Street)上的平民百姓到中國和日本的中央銀行,都不知道最終會失去多少。當然了,這個牽扯了全球數億人們心弦的東西,就是——「錢」。
搶救計畫救了誰?拋棄了誰?
美國政府七千億美元的解救計畫,將成為一九三零年代經濟危機以來美國政府對市場最大程度的介入。計畫看來基本上會得到通過,民主和共和兩黨的總統候選人也都原則上表示支持。不管這個計畫最後怎樣出臺,是原封不動還是掐頭去尾、是給總統和財政部多一些權力還是讓國會多加定奪,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最後一定是有人占了別人的便宜,有人成為受害者。
怪不得政府七千億美元的華爾街解救計畫在府會討論之時,許多人在紐約股票交易所前抗議,許多人在互聯網上聯名反對,一百名美國經濟學家也一起連署,反對該救援計畫。七千億美元對三億美國人來說,雖然每人平均只有二、三千美元,但七千億加到九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上,讓所有的人們都心情更加沉重了一些。
在華爾街抗議政府救市的人們,在美國的車間、辦公室內耽心自己退休金帳戶下季度報表的工薪階層,以及學術界討論的圈子中,人們也都在權衡和思考:在穩定市場和保護全體國民,維護自由原則和保護納稅人利益,保持經濟繁榮和保障社會公平之間,究竟有沒有一個平衡點和最佳點,以使得政府、社會、和民眾可以選擇二者兼顧呢?現在看來,我們還沒有找到這一平衡點。
金融監理的官員認為,由於銀行家冒了太多的風險,加劇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危機,銀行業者應從金融危機中學到教訓,務實經營,避免危機再度發生。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會反思金融衍生品、賣空交易的做法是否正確,原來寄希望於它們能減少風險、穩定市場,何以它們反倒成了摧毀市場的武器?
面對「金融風險」的時候,我們還遇到了「道德風險」。人們擔心,旨在為大多數人的利益所採取的行動,會變成讓大眾買單,會讓納稅人為個別公司管理層的失誤、進而導致的經營失敗負責。再者,美聯儲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而不斷降息,繼續給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這讓我們又面臨未來嚴重通貨膨脹的危險。人們不能忘記的,是美國消費者的個人信用卡債務,它是另外一個潛在的定時炸彈。
怎麼辦呢?在這一尚未結束的危機中會有所失的人們,自然不會心情愉快;但那些即使得到了擔保、全身而退、甚至從中漁利的人,也會從良心上受到深深的譴責。最近幾起自願放棄遣散費(severance pay)的美國高管的例子,就是良心未泯的人們的自然反應。
但是,不管是政府還是個人,在迫在眉睫的財務危機之中,如果能夠跳出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也許就會有新的發現;從更高一層的理來思考問題,也許會有全新的答案。
董奉杏子企業模式是華爾街良藥
漢代名醫董奉與張仲景、華佗齊名,被譽為「建安三神醫」。他以精良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知名於世。從《正見網》上讀到他的故事,覺得他的傳奇對即使沒病入膏肓、但顯然病得不輕的華爾街,或許是一劑能讓人們清醒清醒的良藥。
《古今圖書集成》中有董奉的故事,說他給人治病不收錢,但要治好重病的患者栽種杏樹。種下十萬多株後,他自己開始做杏子的「生意」,買杏的人們可以自行用一罐穀物換一罐杏子,都不需要知會他。賣杏換來的糧食用來賑救貧困的人和在外趕路盤纏不夠的旅行者,一年就幫助兩萬多人。他的「杏林」,也成了代指醫療界的讚譽之詞。據說董奉也是個修煉者,其故事列在《神仙傳》中。稍微想想就不難發覺,他真是一個仙人。
杏是多年生落葉果樹,據泰州農業資訊中心的資料,杏樹的高密度栽植行距為一米乘三米,畝栽二百二十二株;一般密度的株行距為三米乘四米或四米乘六米,每公頃栽四百二十至八百二十五株。如此算來,董奉十萬多株杏樹的果園應該在五百畝到一千五百畝之間,規模相當驚人。從今天生意的角度看,沒有流動資金,沒有資本投資,一年接待兩萬多人,經營一千畝地的果園,還不需甚麼人手,這絕對是超常的。難怪在人間住了三百多年的董奉走的時候,容貌還像三十多歲的人。
更重要的是,那個牽扯了全球數億人的心弦、讓華爾街翻天覆地的東西——「錢」,在董奉那裏居然連影子都沒有出現一下。要知道,這可是集醫療、種植、糧食、商業和慈善為一體的一個大「企業」、大「生意」啊!
觀察家們同意,無論如何解決,華爾街的這次危機都有失公平的原則。我們離賺錢有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都差得很遠;離董奉神仙般的道德手筆,就更不用說了。人類已進入二十一世紀,華爾街的教訓或許會讓我們從新思考,人類對物質、財富、道德的認識,是否有本質上的缺陷……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