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0日訊】 麻豆文旦是於清朝康熙年間由福建漳州引入台灣各地種植,麻豆地區因為氣候環境適宜、土質良好,而占得天獨厚優勢,其所生產的文旦品質皮薄肉甜且多汁,名聲逐漸傳遍台灣全島,「麻豆文旦」於是逐漸變成文旦的代名詞,成為麻豆當地的名產。每到文旦採收季節,就會看到絡繹不絕的訂購人潮紛紛湧進這個純樸的小鎮,而身處各家皆標榜正宗老欉文旦市場,文旦阿公劉登復早具有遠見的意識到,唯有透過生產過程透明化的履歷認證,才能提升自己的產品形象。
七十五歲帶頭組文旦柚產銷第十二班
劉登復是在民國六十幾年間,因為有塊土地已閒置多年,一時興起想嘗試種植麻豆的特產文旦柚來供自己食用及分送親友。沒想到終身務農的他憑藉著與生俱來的農作天賦,所收成的文旦柚甜度極佳,在親友間頗受好評,甚至親友的鄰居朋友也委託代為訂購,所以常常未到中秋節,他種植的文旦柚早已經供不應求了!由於親友的反應越來越熱烈,劉登復便將其他土地的農作整平處理,開始大面積的改種文旦柚。
文旦柚栽培不易,新栽植的樹苗必須經過至少五年方能有所收成,期間還必須慎防水災及寒害,如此小心翼翼呵護下所種出來的文旦果實才會甜美飽滿。劉登復於民國九十年時,深覺固然土法煉鋼的農事方法是寶貴的傳承經驗,但將來勢必跟不上時代的變化與腳步,當時已經七十五歲的他仍然秉持著孜孜不倦與求新求變的精神,把附近三十幾戶柚農組織起來,成立麻豆文旦柚產銷第十二班,向農業改良場學習新式的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期跟上時代潮流。
為堅守好品質加入產銷履歷
每年到了秋天文旦收成的季節,劉登復眼看各家開始以商業促銷為目的,競相標榜正宗老欉浮濫喊價,甚至外地農民亦混入市場冒充麻豆正產,讓他感覺相當心疼,因為在他心目中,只有實實在在的修枝、施肥、追肥、灌溉出的果實才是對得起自己和消費者的麻豆文旦柚。於是在成立產銷班五年後,他得知農委會正在推廣生產履歷制度,便毫不考慮的投入驗證行列。
寫得一手好字的劉登復早年每逢過年過節都負責幫村裡的富貴人家題寫春聯,因此學習詳實記錄每一項產銷作業流程對他而言毫無困難,他更樂於詳讀農改場發下的栽培作業守則,他要確信每個步驟環節皆嚴守台灣良好農業的規範,依據時令和節氣監督施灑有機肥,並謹守安全用藥規定。
他這樣用心的做,除了是對多年的老顧客負責,更是為了讓一般消費者安心放心,因為唯有將整個生產過程透明化及透過認證肯定,才能將沒有農藥殘留的好文旦突顯出來,自然市場也就會有所區隔,這樣就不用再看到自己悉心呵護了一整年的的心血結晶淪陷在漫天叫賣中。
終身為農的劉登復坐帶書桌前仔細翻閱農改場寄來的刊物,一邊對照著農民曆,一邊謹慎的交代第二代傳人說:「再過不久就要立冬了,要準備開始整地埋肥嘍!」而那張在他八十歲那年為投入三十幾年心血的文旦柚取得的履歷身分證,就擺在他紀錄農事的桌子上,相信他對品質和信用的堅持已經傳承給下一代了。
──轉自《農業易遊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