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7日訊】曾獲13座葛萊美獎與無數特別貢獻獎的華人大提琴家馬友友(Yo-Yo Ma),於1955年的今天,10月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
馬友友父親馬孝駿為音樂教育學博士,同時也是作曲家兼指揮家,馬友友4歲起就由父親啟蒙學習大提琴,7歲和家人遷居紐約。
由於父親的音樂背景,馬友友8歲就有機會在大指揮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的指揮下,與著名的紐約愛樂樂團同台演出,成為名滿美國的小天才,演出邀請也紛沓而至。然而馬友友的音樂學習之路並沒有因此而停擺,他聽從了伯恩斯坦的話:「孩子,你還是應當回到學校去,專門習琴和讀書,那樣你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大提琴家。」
隨後馬友友進入了赫赫有名的美國茱利亞音樂學院,在大提琴家倫納德.羅斯(Leonard Rose)門下學琴。讀了7年之後,雖然成績名列前茅,他卻在尚未畢業之前選擇退學,前往哈佛大學就讀。
馬友友進入哈佛除了音樂之外,他還選修生物、社會學及德文,他也研究教育、潛心哲學,另外他也愛上書法及下棋。多方面的學科涉獵,使得馬友友在日後開展出更豐富多樣的音樂。1976年,他從哈佛大學畢業,取得人類學學位,為他開啟傳統音樂院教育外的另一扇窗。
馬友友錄製過近50張風格不一的音樂專輯,除了古典音樂的大提琴曲目,他也錄製許多由他首演的新作品及專為他所寫的樂曲。
1997年,馬友友費時多年完成一項將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結合多種表演藝術的創新詮釋,以「巴哈靈感」為內涵,包含他在世界各地音樂會的演出。
馬友友同時致力於推動音樂教育。他鼓勵青少年接觸音樂,更希望他們進一步參與創作。因此巡迴演出期間,馬友友都會排出時間指導大師班學生,甚至參與學生(包括非音樂科系學生)一些非正式的活動。同時,他也發展「家庭音樂會」,帶領兒童進入音樂世界,以豐富而生動的方式讓音樂與創造力成為兒童生活中的一部分。
雖然是國際知名音樂家,馬友友卻有非常平實的人生觀,他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個人,第二是音樂家,第三才是大提琴家,而作為一個凡人,他以「平和、樂觀」原生活原則。
雖然在法國出生,在美國成長,但是馬友友的家庭仍然保持著中國固有的傳統。在三種文化融合中成長的他說:「研究了歷史學與人類學之後,我才知道不同種類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種類的人類,我也才能體會,像我這樣的背景也有愉快地統合一切的方法!」
正因為他的音樂跨越了不同文化種族的障礙,傳遞出無國界的和平訊息,2006年9月他被聯合國任命為和平大使,象徵著他在音樂之外的另一番卓越成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