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家業 巫俊德將捏麵人技藝發揚光大
【大紀元10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五日電)巫家捏麵館的主人巫俊德雙手捏揉著用麵粉和糯米粉作成的材料,再用工具劃上幾筆,沒多久一個可愛的小豬捏麵人就已經完成,精湛的技法讓小朋友們看得目不轉睛,對巫俊德來說,從父親的手上繼承這項民俗技藝,捏麵人已經成為他們家的傳家之寶,希望能繼續傳承下去。
巫俊德經營的巫家捏麵館是台灣第一座的私人地方文化館,裡面展示的捏麵作品都是巫俊德、巫俊德的父親以及他太太的心血結晶,對巫家來說,捏麵人已經和他們的家庭密不可分。
巫俊德說,捏麵人是從父親傳下來的,他的父親在溪湖鎮開設糕餅店,當初父親看到廟宇在大拜拜或中元普渡時,都會訂購捏麵作供品,糕餅店為了增加生意,父親於是學習做捏麵人,每當中元普渡時,訂購捏麵當供品的訂單大增,家人也都幫忙作捏麵供品,在耳濡目染下,他也學會了捏麵人的技法。
巫俊德表示,台灣最早的捏麵工藝都用來製作「看桌」,也就是作為普渡和做醮時的供品,他說明,普渡如果辦的是素食,就不能供上雞鴨魚肉,不過普渡的供品又不能寒酸,於是用素的糯米粉作成雞鴨等造型。
巫俊德說,捏麵的技法分為揉、搓、壓、捏、捲、點、貼、黏、包,其中揉就是雙掌相合,將麵土經由不同角度一再對折推擠,讓麵土變軟;點則是將成型的麵土放在手上,以手指指端為施力點,讓麵土達成需要的造型;至於包指的是在製作大件作品時,利用填充材料包覆在麵土裡面,以節省大量麵土。
巫俊德表示,捏麵人使用的麵土是糯米粉、麵粉等混合而成,他在麵土內加入特殊的材料,延長保存的時間,讓捏麵工藝作品能長久保存下來。
經由巫俊德的雙手,不管是場面盛大的中元普渡、氣氛熱鬧的媽祖遶境還是面貌慈祥的觀音菩薩、八仙等,都藉由捏麵工藝重現在日常生活中,巫俊德說,父親輩的作品講求神韻,到了他們這一輩,作品要求的是寫實,也代表捏麵人文化隨著時代變遷也有不同。
巫俊德說,他從父親的手上繼承了捏麵人技藝,他的兒子也在學習捏麵工藝,他希望捏麵人不僅只有在他家族傳承下去,也希望將捏麵人文化推廣到各地,讓傳統藝術文化和生活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