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學者:食物容器等會釋出三聚氰胺 難零檢出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四日電)學者今天指出,食物容器、農藥衍生物、化工建材都會釋出三聚氰胺,「零檢出」有困難,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會自然吃進零點零零七毫克的三聚氰胺,因此衛生署應調查環境中的三聚氰胺背景值,以便訂出合理標準,藉此區分是否為人為蓄意添加。

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今天舉辦2008聯合年會,三聚氰胺是論壇主題之一,學者找出歐盟、紐西蘭等參考資料,提出政策建言。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吳焜裕指出,日本早在1987年就測到食物容器會溶出三聚氰胺,根據WHO的研究,美耐皿容器、農藥Cyromazin衍生物、化工建材也會釋出;因此,強求食物「零檢出」三聚氰胺,實在有困難。

他解釋,WHO訂出零點零零七毫克的參考背景值,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會吃進非人為蓄意添加的三聚氰胺;另據歐盟的動物研究,在連續十三週的短期食用情況下,每天每公斤體重可容忍攝取零點五毫克。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說,市售食物驗出三聚氰胺,究竟是自然殘留或是人為蓄意添加,有待衛生署訂出三聚氰胺參考背景值,才能決定把關的尺度;在緩不濟急的過渡時期,則可援引歐美等國外的背景值調查,劃出三聚氰胺自然存在或人為添加的界線。

詹長權說,衛生署應該在國內外找出對的專家人選,合議訂出標準,並需考慮到成人與兒童的差別,世界各國為小朋友訂的標準特別嚴格,大人的容許標準通常是小孩的二到三倍。

他並建議衛生署應改進風險溝通的技巧,不要釋出「下架的奶粉產品是因為檢驗不合格,但安全無虞」之類的訊息,以免廠商無所適從,民眾一頭霧水,引發不必要的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