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縣中埔鄉凍仔腳有天然氣 村民不用叫瓦斯
【大紀元10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四日電)隨著油價上漲,瓦斯費也因而調高,但對於嘉義縣中埔鄉凍仔腳山區居民而言,根本不受瓦斯費調高影響,原來村民半個世紀以來,幾乎不用叫瓦斯,因為他們使用地下冒出的天然氣。
嘉義縣中埔鄉凍仔腳山區居民而言,幾乎不用叫瓦斯,因為他們使用地下冒出的天然氣。不僅煮飯、燒開水都不用叫瓦斯,連室內照明都使用天然氣。//中央社
凍仔腳山區隸屬於中埔鄉東興村,以盛產「白肉檳榔」聞名,當地因為有個天然氣井,村民自行接天然氣回家使用,不僅煮飯、燒開水、照明都不用錢,而且二十四小時有熱水可用,在物價飛漲的今日,羨煞許多人。
原來,凍仔腳山區在日治時代,曾在當地開鑿過油井,雖然最後並未掘獲石油,倒是挖出大量天然氣,曾有瓦斯公司和天然氣專家前往探勘,但終因資源不足以開挖,因而放棄,目前只留下日治時代開鑿的天然氣井。
當地居民看到天然氣井荒廢,覺得十分可惜,乾脆接管回家使用,不僅用來做為煮飯、炒菜、燒開水、洗澡的燃料,連室內照明、村內的路燈,也都是使用天然氣,半個多世紀以來,為村民節省大筆的瓦斯燃料費用。
當地居民表示,中埔鄉東興、中崙山區的地質,與鄰近的台南縣白河鎮關仔嶺溫泉區同屬一脈,兩地都有地熱、溫泉等景觀,日治時代盛傳當地蘊藏石油,因此由日本株式會社斥資探勘石油,但並無所獲。
根據當地耆老指出,日人在東興山區開採石油相當積極,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人力與物資都相當缺乏,當時只要略諳日文的台灣人,就有可能被征召加入探勘石油的行列。
開採石油的工人,大多穿著「香蕉絲布」做成的衣褲,這種布是抽取香蕉莖纖維曬乾做成,由於質料不耐水洗,因此洗了幾次就必須報廢,可見當時民生物資缺乏及百姓生活的艱困。
耆老表示,日人在凍仔腳一帶,總共開鑿了七口油井,因此當地也叫「油礦底」,地名相沿至今。由於日人熱衷開採,極盛期開採員工達三千多人,也因此將當地挖掘得滿目瘡痍。
台灣光復後,政府並未接手這七口「油井」,隨著時間的消逝,鑽探油井的事蹟也逐漸被世人淡忘,當地居民看了覺得可惜,而且在天然氣井周圍點火,馬上就能點燃,因此居民靈機一動,就把它接管回家使用。
為了避免天然氣外洩,村民在不斷冒泡的天然氣井外,以石板壓住出口,還有人拿來烘乾中藥材或當成天然的烘衣機,十分方便,在物價飛漲的今天,的確令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