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紅露酒故鄉 打造紅麴文化方興未艾
【大紀元10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三十日電)酒廠利用紅麴釀紅露酒已有近百年歷史,以往,樹林酒廠供應台灣大量的紅露酒市場,直到關廠。樹林酒廠養活了許多家庭,更是許多人美好的記憶。紅麴飲食文化也逐漸融入樹林人的生活中,甚至成為伴手禮。若連結當地的旅遊特色,地方的生機儼然成形。
紅麴又叫赤麴、丹麴、紅米或福麴,是以蒸熟的米飯接種紅麴菌,經過繁殖發酵而成的紅色米麴。中國早已經使用數千年,在第十世紀的唐朝與宋朝,先民就已經知道將紅麴應用在食品及藥物。
中西醫也早就證實,紅趜中的菌可降低膽固醇、降血脂、潤腸溫胃、活血去瘀氣、甚至預防心血管疾病。
古老神秘漢方的紅麴相傳從中國大陸來台,樹林酒廠過去是紅露酒貯存、調製與調合的廠房。已經退休的副廠長鍾杰輝收藏大量的酒品標籤,有的甚至超過半世紀。他表示,樹林酒廠是台灣菸酒公司的前身公賣局重要酒廠,早年專門生產紅露酒,後來才生產紹興酒。
全盛時期樹林酒廠產量十分龐大,為了存放紅露酒與紹興酒,廠內從日據時代留下的到光復後訂製的酒甕有近百萬個。
年輕時就在酒廠負責洗酒甕、運酒甕的樹林市代表周成全至今記憶猶新,酒廠工作不但是樹林人生命中重要的一段歷史記憶,更是賴以養活全家的衣食父母。
後來因民眾飲酒的口味改變,紅露酒或紹興酒的銷售大不如前,公賣局才將樹林廠遷到桃園龜山廠。但當年酒廠員工獲得酒糟發酵後的下腳料,拿回家養豬的歷史故事,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
樹林市長陳世榮企圖打造一鄉鎮一特色的紅麴產業,連續兩年舉辦紅麴文化節。可惜,除了活動期間提供各種紅麴相關資訊外,縣內紅麴相關業者缺乏一個集中進駐、陳列、販賣各式紅麴特產與酒類的場所。
縣府文化局認為,文化要與產業結合,更需要介紹紅麴的歷史、製作過程與用途,才能為紅麴揭開神秘面紗。明代「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載以米飯培育紅麴的過程,對人類身體健康有益,適合釀酒、入藥與食用。
樹林酒廠以往供應紅露酒市場,紅麴飲食文化也逐漸融入樹林人的生活中,甚至成為伴手禮,當地的旅遊生機儼然成形。//中央社
儘管樹林市企圖成為「紅露酒故鄉」才起步,社區總體營造也才出現端倪,不過,民間近年來倒是開發不少紅麴副產品,像是紅麴葡萄酒、紅糟、紅麴貢丸、紅糟燉雞、紫菜湯等多樣化商品,紅麴高梁香腸今年更奪下台北縣府觀光局舉辦的十大伴手禮。
樹林彭福國小也還有酒甕迷宮,市區偶有以酒甕為造景的意象,紅麴儼然已在樹林落地生根及多元發展,融入在地生活,與民生飲食文化相結合。但若僅以紅麴企圖吸引民眾前往樹林觀光,誘因不足。相關的觀光硬體配套措施,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