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九日電)水禽雷氏桿菌症(RA)為台灣重要的水禽傳染性疾病,罹病水禽死亡率高達75%,養鴨或養鵝人家聞病色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已就這個病症常在的第1、2和第6血清型三價不活化菌苗完成研製試品,經過實驗室和田間試驗,效果不錯。
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趙磐華表示,台灣地區鴨、鵝等主要水禽的平均全年消費量高達3800萬餘隻,市值約新台幣80餘億元。水禽雷氏桿菌症好發於1至8週齡的雛禽,造成病禽敗血症、全身性漿膜炎致死而嚴重降低雛禽的育成率,也會使禽鳥抗病力下降,容易招致其他疾病併發,導致禽鳥死亡率提升。
即使罹病動物復原,也會因生長遲緩,造成禽鳥屠體失格現象,致使水禽產業重大經濟損失。
由於這個病症的病原菌具有地域的抗原差異性,血清型別繁複並多達21型,不同血清型別間又無相互交叉保護作用等多項特性,家衛所自民國93年起由中央畜產會與國內各大學獸醫學系協助蒐集病例,針對近年盛行型別第1、2、6、8、10及11等6型進行菌苗開發工作。
經過三年的研究,家衛所已就這個病症常在第1、2和第6血清型三價不活化菌苗完成研製試品,在進行實驗室免疫評估與分別應用於雲林和嘉義等兩縣轄內3家水禽場約3000隻北京鴨與番鴨、2000隻白羅曼鵝的野外田間動物試驗,結果發現,菌苗在北京鴨身上的防疫效果比鵝好,鵝又比番鴨的效果好。
趙磐華強調,菌苗目前尚無國家藥品檢定標準,這次實驗室及田間水禽場動物使用菌苗後的保護成績,已達他種菌苗的檢定標準。
他說,家衛所正彙整試驗結果,補齊安定性試驗及血清抗體力價分析等相關資料,將儘快提出藥品製造許可登記申請,同時訂定菌苗的檢定標準,供主管機關訂定菌苗檢定標準參據,待取得菌苗製造許可證後,即可生產並技術轉移給民營動物生物製劑廠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