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三十年為什麼沒有名牌國貨?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23日訊】 中國經濟經過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舞臺上重要的國家。香港浸會大學一位學者最近在中國南方網上發表文章,提出了為什麼中國近三十年來無法推出一個國際名牌的問題。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香港浸會大學的博士李鐵在南方網上發表的這篇文章,題為改革三十年無一個國際品牌,表示中國的國貨從未真正崛起過。文章從手機談到家電最後到中國的國產汽車,無一不是從“暴風式”的崛起然後急速跌落。作者認為,中國的國產品牌不注重質量,而重視炒概念重營銷,結果國貨被概念的龍卷風卷上天,等到龍卷風息止,國產品牌就跌落到地上。文章認為,中國缺乏一個健康的機制,也缺乏一個公正和法制的宏觀環境,廣東某大企業的一位高級管理人員,基本同意李鐵的分析。他認為,近年來,中國從國際上引進了不少先進的產品質量管理機制,但最後往往不能發揮效果。

“ 比如以前的TQM就是全面質量管理,後面就是ISO9000 ,在我們國家鋪的非常快、非常廣,但是結果怎麼樣?到了最後全部變成了走過場。在國外,真正的這種ISO9000 的企業絕大部分是很有效地在運作。但在,我們國家同樣是這樣一種質量控制系統,但全都變成了一種走過場,而且變成了負擔,企業的負擔。”

這位在企業管理行業工作了十多年的主管表示,中國的大環境確實對企業推出自主的高質量產品有很大的限制,政府法規、制度和政策多變,使得大部分中國的企業不敢制訂長遠的經營策略:

“講起來,這個問題就比較大也比較深了,話題可能也比較敏感。因為政策沒有辦法保證,除了一個國家的政策,還有一個地方的政策,今天這種講法,明天那種講法,這種政策的變動性令企業家們的的確確難以做長久打算。”

江蘇的劉女士,在大型合資企業中擔任多年的管理工作,她也認為,中國絕大部分企業,包括外資企業,只是謀求短平快的賺錢渠道,而不會設立長遠的目標。

“就趁現在的關稅、出口的政策和工商政策,和相關部門當時正在掌權的這些人搞好關系,趕快做,做完了賺了錢就先算。你要想那麼長,出口的稅率一變,或者是地方政府對你租的廠房有一個變化,就不好說了,所以,他不會想那麼遠。”

廣東的那位企業高官認為,中國真正有能力生產自主品牌的大企業,通常都是受政府支持的國有企業,然而這種企業的經營者,往往和政府官員有密切關系,同樣受到政府政策和官員調換的影響。他認為,生產家用電器的青島海爾,在自主品牌和質量管理方面在中國都是比較好的,但這種企業需要一個極為強悍有力的企業負責人。

“海爾為什麼能做到這個樣子?其實就是靠它的領導人,它的主要領導人有這種理念:他不計較眼前的這點得失,也不看眼前的官對他影響有多大,但是,這樣的人必須要很突出,而且人的個性要很堅強的才能夠這樣做,因為整個社會沒有給他這樣的輔助、這樣的土壤,就全要靠他個人的堅持,難度是非常大的。

李鐵的文章表示,日本和韓國用了大約二十年,誕生了一批享譽國際的品牌,但中國三十年內卻一個都沒有。歸根到底,是因為不健康的大環境導致企業一開始就事畸形兒,如果不先治好畸形,成長和崛起就只能是畸形的。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的報道。(//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名牌大學國際學生貸款被取消
外電﹕毒奶擴散全球 世界名牌不保
西方投行看空中國經濟 專家:實情更糟糕
湖北黃石眾多城管毆打村民 十餘名中老年人受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