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卞金峰台北縣二十二日電)台北縣金瓜石太子賓館,歷經輝煌年代,但也曾經殘破不堪,傾頹且被遺忘在荒煙蔓草中;台灣光復後,太子賓館由台灣金銅(金廣)務局接管,之後成為黃金博物園區館舍;去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太子賓館建築融合日治時期豪宅及迎賓館空間特色,雖經歲月洗禮,仍展現美麗風華。
台北縣瑞芳黃金博物園區內的金瓜石太子賓館,位於礦山溪壑旁,經建築學家研究推測,應該是日治時期為迎接裕仁皇太子而興修,至今應有八十多年歷史。隨著時間飛逝,再歷經多次天災、經營權轉移及整復修建,仍舊保持了日式室內空間的精巧裝修及華麗的庭園景觀。
太子賓館保存大型日式木造建築較為完整,主要建築屬傳統日式書院造樣式,融入「應接室」與娛樂室等西式空間,形成當時相當時興的和洋折衷式建築。
黃金博物園區指出,根據委託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所作的研究,太子賓館興建應是日本大正十二年,即西元1923年,當時是金瓜石最繁榮黃金歲月,日本皇太子裕仁(為後來的昭和天皇)接受第八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的邀請,來台灣巡視,當時台灣各地開始興建相關設施,來迎接皇太子,他們推測金瓜石的太子賓館,應該就是當時興建的。
在光復以後,太子賓館由台灣金銅(金廣)務局接管,作為招待所之用,之後歷經台灣金屬(金廣)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台灣電力公司管理,西元2004年成為黃金博物園區的館舍之一,開放庭園部分讓民眾參觀,西元2007年,台北縣政府將它指定為縣定古蹟,統一稱之為「金瓜石太子賓館」。
黃金博物園區說,金瓜石太子賓館其建築配置與外部庭園採用雁行配置,建築本體融合了日治時期豪宅、旅館及迎賓館等各類型建築之空間特色,展現日式建築隨時間需求而改變使用定位之空間特性。
建材選用上等木材,如檜木、紫檀等,結合處皆以榫頭銜接,沒有使用任何鐵釘;建築周遭所設置之日式庭園,以及相當稀有的迷你高爾夫球場、射箭場等西式庭園空間,實質展現出當時日本西風東漸的社會思潮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