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大和英劍橋合作研究 登上自然地科期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二十二日電)多種樹可降低二氧化碳,達到環境減碳效果。國立台灣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研究證實,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成效確實很大,也推論多種樹可降低二氧化碳,讓颱風強度變小、頻率變少,這項研究成果獲學界重視,並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地球科學期刊(Nature-geoscience)。

這項研究由劍橋大學博士喜樂頓(Dr. R. Hilton)及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陳宏宇等近十人團隊合作,分析敏督利(2004年)及艾利(2004年)颱風期間,台灣東部立霧溪河水中沉積物成分,並嘗試量化河水中有機碳的比例,這些有機碳即是來自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陳宏宇今天表示,調查發現,颱風前後溪中植物有機碳的含量增加,從颱風前的百分之五到十,增加為百分之四十三,增加的有機碳是來自颱風沖刷下來的植物,證明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成效很大。

研究團隊也比較近數十年來台灣島的侵蝕速率,推斷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有機碳是在颱風造成山崩、土石流事件中,被大量水流從上游的山體運送到下游的海洋中。

陳宏宇認為,颱風期間,大量雨水會將高濃度的沉積物直接注入深海中,在台灣島四周的海洋便會形成長期碳掩埋的機制,相對大自然界是一項減碳作用,也就是目前科學界最熱門探討的「碳封存」(CarbonSubsequstration)系統。

關於碳封存,專家指出,科學家為遏止溫室效應繼續惡化,正在研究如何攫取和貯存二氧化碳,使其不致飄散至大氣中,這就是碳封存。雖然碳封存的重要性仍被評估中,但陳宏宇指出,颱風與碳循環的關係將會高度影響台灣未來的颱風頻率與強度。

他強調,氣象學研究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颱風強度越強、頻率越高;相對的,如果植物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將可讓颱風強度變小。此外,如果測量出河水當中植物有機碳含量變少,也可能是因為山坡被過度開發的結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