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 10月19日,新華社全文公佈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然而在12日結束的中共三中全會公報中,這些內容都未被提及。外界分析,此變動顯示胡錦濤在中共內鬥中贏得了「新土改」政策的公佈,但日後如何實施還困難重重。
決定轉向 土地流轉又活了
中共十七大三中全會於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12日閉幕時發佈的公報令外界大失所望。原先會前普遍認可和期待的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放寬的政策,在公報裡隻字未提。但一週後中共公佈綱領性《決定》,讓很多人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少大陸媒體在報導中稱:「土地承包權又活了。」
《決定》指出,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文件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大陸學者普遍認為,此舉有助於農民取得進城置業或創業資金,有助擴大內需。文件還制定了農村改革的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並提出了三個大幅度的變化:「大幅度增加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佔用稅新增收入用於農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
擴大內需 縮小城鄉差距
如今「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是中國一大難題。人們稱中國有兩個中國——城市中國和農村中國。近30年來城鄉差距越來越大。2008年上半年中國農村的民眾每人可支配年收入僅是720美元,遠不如城市居民的3600美元。而「三農」支出在整個中央財政總收入的比重則從1996年的21.1%下降到2006年的16.6%。
據官方報導,中國國土資源部每年要處理十幾萬起土地上訪事件,上萬失地農民群體事件的劇增,如潛伏的火山時刻威脅著中共的統治。如今現行的農地徵用政策,實質是土地歸各級官員支配的「土地官有制」,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同時又經營二級市場,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而失地農民成了直接受害者。
學者普遍認為,如今中國已有了《物權法》,為什麼唯獨農民的土地不准私有,不準買賣呢?據估算,農村僅宅基地的市場價值就高達20萬億元。允許農民對土地進行市場流通,不但能解放農民,提高農業效率,也能推動城鄉一體化和集約化經營,同時還能為處於過剩經濟時期的中國帶來提高內需的鑰匙。
也有學者認為,從新土改政策推出的一波三折中,不難看出中共既得利益階層的強硬抵抗。中央政策能否真正實施還是個巨大的問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