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 伍凡談美國金融危機
【大紀元10月20日訊】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最近美國發生了金融危機,這場危機鬧得沸沸揚揚,引發了全球的金融震盪,無論是股市、房市、能源,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多事情,美國國會和政府也討論了多次挽救美國金融經濟的手段和政策。今天我們就談一談美國金融危機到底是如何一個事情。
草庵:美國金融危機基本上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如果個人從銀行獲得貸款買房,對於銀行來說,這些貸款就是未來獲得收益的資產。近年來美國的銀行進行所謂的「金 融創新」,把很多個這樣的貸款「打包」,定製成債券,命名曰「次級債券」(sub prime mortgage bond),出售給其他的金融機構或者投資者。因為一旦出售這些債券之後,這些貸款的風險就分擔給了其他投資者,所以銀行就更有動力貸款給個人買房。一定程度上,因為貸款變得更容易了,所以貸款買房的人也就更多了,所以房價就往上漲。
伍凡:在一個房價上漲的市場裡,那些以房貸為背景的債券的風險也就變小了。因為就算有人還不起貸款,投資者也可以把房子輕鬆的處理掉。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這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就很樂意持有這樣的債券。所以銀行也就更加大膽的放貸款,房價也就繼續漲,投資者就更喜歡這種「次級債券」。
草庵:除了這種循環之外,對於銀行來說,按照會計準則本來貸款是需要計提準備金的,因為貸款畢竟是有風險的。這些準備金就減少了銀行可用的資金,影響了銀行的利潤。可是,如果對於同樣的貸款,如果銀行持有的是對應於這些貸款的次級債,則不需要計提準備金,這樣銀行可以運用的資金就大大增加了。所以這些由銀行發放的債券,最後又回到了銀行自己手上。
伍凡:本來次級債的邏輯是,如果把很多人的貸款打成一個包,那麼其中某個個體違約的風險就被其他人分散了,於是次級債降低了直接面對借款人的風險。可是,因為前面說過的邏輯,正因為銀行可以以此把風險轉嫁給其他投資人(或者自己),所以銀行的風險控制不像過去那麼強,即使可以分散個體的風險,但是整體的風險是沒法用這種伎倆減少的。而且,對於同樣的貸款,原來需要計提準備金預防風險,現在通過債券化便不用計提準備金,難道僅僅通過債券化,原來打算違約的借款人就會不違約了嗎?
草庵:2006年底,上規模的房貸違約開始出現。很多時候是借款人在銀行或者其代理機構的銷售代表的「半哄半騙」之下(可想而知,當時這些銷售代表有多麼大的動力去完成銷售任務),簽署了以他們的收入根本無法還清的房貸。從這時候起,兩個自然的結果導致了後來的金融危機:(1)面對這些大量違約的房貸,銀行當然只能收回這些房產,然後在房地產市場裡出售,於是大幅增加了房地產的供給;(2)銀行開始對房貸更加審慎,審批更加嚴格,於是獲得新的房貸的人就變少了,這樣對房產的需求就變小了。
伍凡:與此同時,因為物價上漲,一部份是因為油價高漲,美聯儲開始提高利息來打壓物價。可是同時,提高後的利率也讓供房的借款人很難過,以及減少大家借錢買房的動力。很有可能這也促成了後來的危機。
草庵:以上兩個效應,造成房產價格大幅下降。房產價格下降有四個直接效應:(1)一些處在是否還貸邊緣的借款人,開始覺得原來的借款協議不再有含義,為什麼我要為現在只值20萬的房子還25萬的貸款呢(原來房價可能值28萬)?於是這些人選擇違約,而不是繼續供房,這當然繼續增加房產的供給,打壓房地產價格;(2)其他房產的所有者,本來是用信用卡等工具從銀行獲得貸款來大量消費,銀行之所以肯借錢給他們正是看到他們不斷升值的房產,但是一旦他們的房產的市場價值開始下降,銀行就不再願意借那麼多錢給他們消費,於是消費者手上的現金變少;(3)回到金融危機上來,那些建立在房貸基礎上的次級債券,在房地產價格大幅下降和違約率不斷攀昇的背景下,開始被信用評級機構從AA降到CC,再降到「垃圾債券」,所以這些次級債券的市場價格就開始跳水!
伍凡:在這裡需要稍稍提一下會計,任何一個公司是既有資產,又有負債。資產超過負債的部份,就是股東的權益。那麼,如果資產低於負債,怎麼辦呢?那就是大家常說的「資不抵債」了,那就要破產了。
草庵:這些持有次級債券的銀行、投資機構,手上拿著這些垃圾債券,當然資產大幅縮水啦。資產縮水到一定程度,就資不抵債了。一度一些大的銀行,比如花旗,就找 來一些外部的投資者(這次是阿聯酋的王子),讓他們給花旗(Citi Group)注資。注資之後,銀行的資產就增加了,可以度過債務危機了。當然了,對原來的股東來說,就是他們的股份需要分一部份給新股東–但是,分一點給別人,總比破產之後分不到任何東西好。
伍凡:那麼,如果找不到人來注資,怎麼辦?有的就整個賣給其他公司,比如(Bear Stearns Cos.)和最近的WaMu(華盛頓互助銀行)都被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收購了,還有美林(Merrill Lynch)賣給了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有的就被政府接管,比如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以及美國國際集團 (AIG)。但是還是有一部份,比如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找不到人注資,又不肯便宜賣給別人,就倒閉了。
草庵:其中需要提一下的是為什麼美國政府救了AIG,但是沒有救雷曼。因為AIG是給這些次級債券做擔保的保險公司。正是有AIG的存在,那些垃圾債券才不至於馬上等於廢紙一張。如果AIG一垮,原本七零八落的金融市場就更加跌入深淵,萬劫不復了。
伍凡:最近美國政府提出7000億的救市方案,很多美國的老百姓很不理解,更有不少人跑到華爾街去抗議遊行。為什麼華爾街這些富人惹下的爛攤子,要用納稅人的錢來買單?
草庵:正如前面說的房價下跌對靠房產向銀行借款消費的影響一樣,美國的消費很大程度上是由信用卡公司支撐的,也就是用未來的收入,享受現在的生活。可是現在這些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自身都難保,都想向別人借錢,哪裏會像過去那樣大大方方借錢給消費者呢?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豐田前陣子股價下跌了。最近的新聞,蘋果公司的股價也下跌超過18%,因為大家擔心消費者沒法像過去那樣用信用卡透支來購買Ipod。
伍凡:除了消費之外,金融危機最大的危險在於:企業,尤其是提供最多就業的小企業,原本就很難獲得銀行的支持,現在更加難以獲得商業貸款,來週轉和投資。於是很多企業破產,失業率上升。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說過去10個月以來,美國已經失去70萬份工作。
草庵:商業停滯,消費減緩,失業率攀昇,這當然不止是華爾街的人會受到損失。美國所謂的「Main Street」(大街,相對於華爾街 「Wall Street」)的公眾,只看到眼下的救市方案會讓華爾街的精英們製造了眼前的爛攤子又可以大搖大擺的走開,而沒有看到全國經濟的嚴重後果。我看了布什對美國全國的電視講話,基本上講到了點子上,估計是經濟學家給他寫的稿子,但是很遺憾這個不完美的7000億救市方案所要求的資金和權力,包括現任財長——作為華爾街的精英的代表之一的前任高盛(Goldman Sachs)的主席保爾森,都惹來保守的美國人的不信任。
伍凡:在美國議會裡的共和黨議員們,當然想拯救水深火熱之中的美國經濟,但是他們更不想失去在華盛頓高貴而又富裕的生活,所以他們寧可選擇不要得罪他們的衣食父母——那些送他們來華盛頓的保守選民們。當然,這個修改後的救市方案還是得到了通過,但美國經濟會走向如何,我們還是需要拭目以待。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也只能講到這裡,今後我們再繼續談。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草庵:再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