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德創作之學理基礎 (下)
【大紀元10月22日訊】(接上文)2. 屬於日本的部份:傳說中,秦始皇不捨榮華富貴不願歸西,下令尋找長生不老藥。徐福精選三百童男童女遠赴東瀛,卻因久久無法達成任務不敢返國而落籍他鄉。精選過的三百童男童女不斷繁衍,成為有相當人口的另一個社會。這些血統優良的後代,再經由遣隋史與遣唐史進入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加上來自中國的鑑真和尚與弟子們克服萬難,大量將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形成古老的日本文化。日本天平時代的文化就在無數次失敗與挑戰,無數人的努力經營之下堂堂誕生了。一直到現在,日本京都奈良縣的藥師寺都還接近完整的保存著一件畫在麻布上的佛像吉祥天女像。整個奈良市盡是我國唐朝時代一模一樣的建築物與各種裝飾品﹑日常用品﹑樂器﹑衣服﹑容器﹑毛筆﹑紙張﹑絹布﹑麻布等。全世界各國都將奈良縣視為世界的寶物,不得損傷。戰爭時更不得將子彈投往京都奈良以至周邊地區,因此第二次世界中奈良縣週邊也幸免於被原子彈的侵襲,成為最安全最優雅的地方,可見文化的威力實不小於暴力的摧殘。隋唐文化經過日本人改良之後已經非常精緻再經由雪舟前往中國留學,努力學習中國水墨畫,教導大量的弟子。加上隨著宋﹑元的貿易船將中國的水墨畫輸入日本,深深的影響了日本室町時代的文化藝術。於是,日本文化又一次的融合中國文化,另生新貌。
早年,在桃山時代油畫與基督教一同進入了日本,因隨著宣教士的傳教傳入的油畫作品,使得原本已經成型的日本繪畫藝術加入了第一道新的菜色。經過江戶時代的司馬江漢等人的研究與淺嘗後,初次邂逅了寫實的西洋繪畫。到了「明治時代」才真正的將西洋文化傳入日本。被西洋文化侵入的日本文化就如絕了堤的海浪,波濤洶湧的佔據了整個「明治時代」所能影響的幅員,「明治時代」也可以說是日本文化發展的一大轉機。僅僅100年的現代日本文化,在日本文化的基本軸心上加入西洋厚重的藝術文化,包括了宗教﹑哲學﹑思想的差異﹑氣候風土的不同﹑生活習慣的差距﹑傳統文化的特徵等都被日本人選擇性的接受,巧妙的融入。就如當年選擇性的接受中國文化一般,保留了日本人特有的美感意識。不但是表面的裝飾性與寫實技術的模仿,連同思想﹑美學﹑及經過長時間所養成的精神文化也深入的探討與學習。這種將外國人獨特的的文化消化之後,選擇性的吸收,並保留祖先的文化靈魂軸心,加入屬於日本人的感性特質,用心聽用心思考,積極的探討﹑融入屬於日本人的美感意識,可以說是日本人聰明的地方。
現代的日本面對新的世紀,與西洋的科學文明一同邁步。現代日本畫經由明治維新的洗禮,深感已經透露出全盤西化,追求創新。如前所述,當年抱著尋根的心情,赴日留學。我卻在現代日本畫展覽會場中迷惘了。和我當初的想像:日本文化來自中國,同樣屬於東洋文化圈。相距實在太遠,全場的氣氛看出:從素材到技法,從外觀構圖到內涵精神絲毫看不出半點中國文化的影子。如何畫出一幅現代日本畫,已經跳脫出以往嚴格訓練書法線條的基本功夫,離開模仿的時代。而是:
一﹑非常紮實的素描訓練 :日以繼夜的不斷反覆磨練,幾枝鉛筆包括H.2H.3H.B.2B.3B.4B.5B.6B.B. 8B.加上一塊軟橡皮與簡單的水彩顏料就可以在一張紙上,非常準確的畫出對象物的比例。畫花卉時,一定要將花卉的俯仰向背,正反側邊,上下左右一一仔細描繪,收錄於畫面。畫人物時就要準確拿捏出身材比例,骨格生態。畫房子時就要畫出房子的結構,確實觀察對象物的外觀忠實描寫,以達到畫與對象物一致為止。努力琢磨素描,已經成為畫現代日本畫的最重要的敲門磚。
二﹑質感與量感的表現:必需具備非常紮實的寫生功夫,對景寫生是基本條件。想畫皮膚就畫出皮膚的溫度與柔軟,想畫鋼鐵就畫出鋼鐵的冰冷與堅硬。想畫花就畫出花的柔美﹑香氣與嬌嫩。想表現輕柔的對象,就該表現出不忍施壓的質感。想畫陶磁就要畫出敲得出鏗鏘有聲﹑厚重或輕巧的質感。想畫雪景就畫出雪景的蕭瑟﹑氣勢與白淨。想畫人物就要畫出人物的神氣﹑活動方向與氣質。這種功夫在嚴格訓練並確實實踐之後,假以時日自然能夠學會。
三﹑注重畫面的重點:首先要知道所想要表現的重點在那裏,這個重點就應該擺在整張畫面中最能引人入勝處。不論是描寫中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或是細密度一般都比較高。或者所有的景物都是靜止的,只有一處如有生物般的活動著。或者在靜止的畫面中,營造出某一處有人為或大自然所形成的動作。比方靜止的水塘中有一隻青哇跳出水面形成水渦。比方微風吹來,將花園裏的花朵與葉子隨著風勢產生律動。比方極暗的畫面中有一處特別明亮,得以呈現重心處。比方看似畫面中某一處隱藏著一枝看不見的蠟燭,以光源當成畫面重點使愈接近光源處愈亮,營造出畫面中的重點。
四﹑整體氣氛的營造:利用筆觸的統一性,造形的協調性或是色彩的調合性,使畫面易於經營,產生整體統一的氣氛。
五﹑要求畫面的完成度:畫面全體有部份可能暈染得極少次,得其該有的遠方或宇宙感中所需要的效果。有些部份堆疊得比較厚重,一方面可以適當的表現質感一方面可以產生強調重點的效果。在每一處所花費的時間與精神皆應恰如其份,止於所當止處。
六﹑追求色彩的純粹性:由於日本擁有四季分明的氣候每一個季節都有獨特的極豐富的色彩,普遍的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繽紛的色彩。在這種環境下生長之下的人們,自然就學會敏銳的色感,眼珠子的敏感度被大自然訓練得極為豐富與細緻,自然就特別追求色彩的調合與統一。
七﹑嚴謹落實遠近法與空間感:從中國傳入的傳統三遠法:平遠﹑深遠﹑高遠當中經常的使用平遠法,感性的運用水平線,畫面中地平線的景物愈低則該景物愈接近觀者,依水地平線高低來決定遠近。同時使用俯瞰的方式,表現空間關係,活用俯瞰法創作。這種俯瞰的方式從鎌蒼時代的世俗畫,可以看見實作:將屋頂刪除,以方便看見室內景物。同時融入西洋畫基本構成原理的空氣遠近法來創作,使畫面表現出自然的宇宙與大氣。
兼俱以上的基本條件,大約就是創作一件成功的現代日本畫「膠彩畫」所必備的。現代日本畫重視素描、講求肌理。學了書法、水墨畫、素描、油畫的我,如何將傳統中國水墨畫的線條與暈染的效果,融入現代膠彩畫就是我最大的挑戰與心願。既然膠彩畫是我國唐朝盛世所使用的一種繪畫技法,我更是有著一種將傳統再現,將國粹發揚的熱情。
世界各國的距離已經縮短,歷經漫漫千年的中古時代,又歷經憂患煎熬的百年近代,無法抵擋的世界文化藝術已經強烈的衝擊著中國藝術的生存。該如何確立屬於中國人,能夠代表中國人的藝術。個人認為莫如了解中國繪畫題材內在的精神特質,同時也了解現今時代所呈現出的文化型態,將我們身邊點點滴滴可以入畫的一草一木當成繪畫對象,尋求老祖宗的經驗成為佐證,找到圭臬。同時努力學習現代的基本創作方式,蓄基更多的創作泉源。所謂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前人的經驗就是最好的範本,而自己的體驗就是最好的營養素。
總歸,我們可以容納新的表現方式努力學習,創造出屬於現代人可以理解的作品。也應該保留自己的文化精髓,延續文化命脈。個人一直秉持這樣的原則,持續不懈始終如一的遵循自己的創作理念「古今合璧,漢和融合」,創作出以經呈現出的風貌。
文摘自《張淑德膠彩畫集∥花之物語》@(//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