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藝術博士:讓漢服再度引領風潮

漢服設計圖之一 。(攝影:張羽良/大紀元)

【大紀元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羽良台北報導)10月16日要搭清晨早班機飛往紐約,參加「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的台灣朝陽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陳美合,15日深夜10時許仍奔波在外為自己參賽作品的海報印刷做最後的校對。她說待會海報印好,她就得立刻趕回家整理行囊準備啟程奔赴機場。

穿出代表中華文化的特色

儘管步調緊湊,但陳美合的語氣卻充滿喜悅與期待:「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盛會,能夠入選複賽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很大的鼓勵,但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參與的過程。畢竟能有一群人為同樣一件事一起奮鬥,加上別人已經花很多的心血來辦一場賽事,自己只是花一點心力,然後藉由眾人的參與就可以將這件事情所要突顯的意義變大,這就非常值得。」

對於新唐人電視台舉辦這場賽事,陳美合表示了高度的認同,巧合的是,為什麼中國人不穿漢服要穿西服,一直是她心中一個想要努力突破的迷思。她舉日本與韓國為例,日韓都仿照漢服的設計再轉化成他們自己的東西,所以漢服一定有它許多的優點,現在只要能克服它與現代人穿著之間的盲點,就一定有機會讓漢服再度引領風潮。

她有感而發地說:「像我們當老師都有機會參加國際會議,若我們能夠穿漢服,穿出代表中華文化的特色,那就是很有意義的事。」



專注研究漢服設計圖的陳美合。(攝影:張羽良/大紀元)

設計的理念

獲得法國巴黎大學藝術博士學位的她,具有深厚的藝術理論涵養與創作的實務經驗。此次參賽的漢服作品在設計理念上,她分別以中華古代名畫、象徵東西文化交流的絲路與藍染等3個要素來呈現作品的內涵。

唐朝仕女畫家張萱的《搗練圖》以十幾個人物分別描繪了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的情景,在生動傳達工作程序的同時,更說明了製衣的精神,故陳美合取其圖樣做為漢服設計的圖案,用以體現漢服製作的淵源。

絲路是中華的民族走廊,不僅孕育了特殊的風土民情與文化,也拓展了漢唐以后,中華古國的外交與國力,透過絲綢品等物質上的貿易,更加速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陳美合把駱馱運送物品的剪影應用於漢服的腰帶配件上代表絲路,腰帶又繫於上衣下裳之間象徵服飾與文化的起源,並隱喻衣裳於設計師的關連性。

藍染則取其染色的自然元素,既不破壞自然也完全符合環保風。她指出,藍染要從瞭解植物開始,加上對物理化學變化的掌握,所以染缸是有生命力的。「藍染讓我學習到,衣服不止是要美觀與蔽體而已,還要能夠健康,藍染正符合這樣的要求。」

從學生時代讀服裝史中,陳美合認識到,古今中外服裝雖然千變萬化,但款式其實沒有變化太大,因為人體造型從古至今並沒有多大的改變,因此最重要的可能是質感、質料。如今她正努力尋找漢服的特點,希望能找到屬於中國人文化意涵的圖騰。她相信若這些關鍵元素自己能全部找到,她就可以綜合起來,做出適合現代人穿著的漢服,一圓身為漢家兒女的漢服夢。(//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