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十四日電)灰面鵟鷹過境墾丁國家公園數量今天高達一萬一千多隻,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蔡乙榮表示,這個數量創下墾管處計畫性調查以來的單日最高量。今年,到今天為止,過境墾丁的灰面鵟鷹已有二萬四千多隻。
蔡乙榮說,墾管處計畫性調查灰面鵟鷹過境的數量,曾經單日最高量出現在民國九十四年的十月十一日,數量是八千三百多隻,而過境總數量最多的是在九十五年的三萬五千八百多隻。
灰面鵟鷹過境墾丁的時間約在每年的十月一日到十月二十日,大量過境期約從十月十日前後一、二天開始。今年的大量過境期從十月九日開始,墾管處統計,十月九日下午抵達滿州棲息,而後於十日上午出海的灰面鵟鷹數量有三千多隻,一直到今天,每天幾乎都有一千到三千多隻的高量。
蔡乙榮說,這是今年比較特殊的現象,這是因灰面鵟鷹沿線過境的國家天氣都不錯,所以灰面鵟鷹從大量過境期後,每天過境的數量都算大,不像往年有中斷現象,有時一天上千隻,有時一天卻只有幾百隻。
台灣猛禽協會統計,今天灰面鵟鷹從上午五時三十六分左右開始出海,一直到近十二時,最大一批出現在五時四十六分,有三千二百多隻,其次是五時五十三分的二千七百多隻,其他時間大多是幾百隻一批。
蔡乙榮說,今天東海岸和滿州的天氣都不錯,下午依然是群鷹滿天飛的盛況。
灰面鵟鷹的繁殖地在日本和中國東北,每年的十月會過境台灣,從墾丁國家公園出海,往南到菲律賓、南洋一帶渡冬,隔年三、四月,再從菲律賓、南洋北返,此時也會過境台灣,再往北回到繁殖地。
研究灰面鵟鷹近十年的師大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班李璟泓,一年多來陪同國家地理頻道拍攝灰面鵟鷹遷徙紀錄片時發現,灰面鵟鷹遷徙的路線並非那麼固定,有時一些灰面鵟鷹也會在台灣過冬。
灰面鵟鷹是俗名最多的台灣鳥類,除了俗稱的「國慶鳥」外,在台中大甲叫「國姓鳥」、在彰化叫「南路鷹」或「清明鳥」、在屏東滿州叫「山後鳥」、在小琉球叫「飛來烏」,每種稱呼都充分顯示牠和台灣土地,在時間性和地理性上的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