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他生日:一代軍事、政治領袖艾森豪威爾
【大紀元10月13日訊】艾森豪威爾於1890年的今天,10月14日,出生於美國德州,在家中排行第三,小名艾克(Ike)。作為一代軍事、政治領袖,艾森豪威爾並非出身貴族世家,他從小家境貧困,但雙親信仰虔誠,對小孩的人格教育極為重視。
有這麼一個故事:艾森豪威爾小時候和家人玩牌,因為手氣不好,拿到一副爛牌,嘟著嘴抱怨不停。母親嚴肅地告訴他:「不管手上握的是好牌或是爛牌,都必須把它打得淋漓盡致。你不能一味地羨慕別人手中的好牌,也不可一直抱怨手中的牌不好,要專心地發揮你現有的牌。未來的人生也應如此,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你要努力運用僅有的條件,才能創造出新的人生條件。」
母親這一席話對他影響很深,其中的人生哲學,也與日後每每在逆境中都能克難致勝的經歷相互呼應。
未曾上戰場的總司令
艾森豪威爾高中畢業後隨即考入軍校,他在軍校的表現並不突出,以第61名的成績畢業後,奉派德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雖已官拜上尉,但仍留在國內,未能調往歐洲戰場。之後,他進入參謀大學,在275名同學中,名列第1。
1942年可謂是艾森豪威爾人生的轉折點,他從幕後躍到最前線,成為「一令定成敗」的統帥。那年2月,他奉派參加英美三軍參謀長會議,計劃北非登陸事宜,並被任命為歐洲戰場總司令。
對於這項人事安排,許多人,甚至包括他本人,都曾感到懷疑,「他是否堪負重任?他是否有能力因應瞬息萬變的軍情?」艾森豪威爾的軍事教育很完整,但實際作戰經驗卻相當缺乏,他在第一次大戰時,一直留在美國本士擔任戰車部隊的指揮官及訓練官,此後他歷練諸多不同職務,包括擔任麥克阿瑟的軍事顧問,但就是不曾真正上過戰場。
當時身為作戰處長的艾森豪威爾,憑著與羅斯福總統軍事顧問馬歇爾(英美聯合參謀首長會議的靈魂人物)配合無間,加上其聰明才智及盡忠職守的態度,最終獲得重用。
他在短短幾個月時間便完成軍隊部署,11月,英美聯軍在他的靈活調度下,以850艘船艦的龐大兵力在北非成功登陸,他也因功晉級中將。這一年之中,他連晉三級,史無前例。1943年2月,北非戰區司令部正式成立,他晉升為上將。
諾曼第登陸作戰
1944年2月,艾森豪威爾被任為盟軍最高統帥,他的第一任務即是二戰當中最重要,也是後來最出名的戰役──「諾曼第登陸作戰」。
這位剛出臺的盟軍最高統帥研判:諾曼第灘後是一片沼澤,只有幾條通路可供部隊行進,如果不能及時控制這些通路,登陸部隊將會被困在海灘上。更何況,如果德軍的裝甲部隊部署於沿岸周邊城市,那麼登陸部隊就有立即被殲滅的危險。搶灘與控制近灘通路,這兩樣至關重要的任務又必須在登陸的同時完成,因此,只有空降兵能做到。換句話說,空降部隊必須掩護搶灘部隊撤離灘頭堡,朝內陸挺進。
當時聯軍有將領不認同空降行動,他們認為那將帶來重大傷亡。艾森豪威爾在縝密研究、推演之後,斷定空降行動勢在必行,所以下令使用盟軍在歐洲全部的空降兵力──3個空降師,搶佔關鍵地區,配合海上登陸。
除了協調意見分歧之外,這個被稱為「大君主」的登陸戰正待出師之時,天候卻突然變壞,整個西歐風狂雨驟,空軍與海軍皆無法在這種天候下達成任務,攻擊行動似已不可能執行。然而,此次行動若延後,必將錯失一年當中最適合進軍之時機。
顯然艾森豪威爾手上拿的這副牌並不理想,但沒有任何時間容他抱怨,身為盟軍最高統帥,他必須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考驗。
6月4日傍晚,艾森豪威爾的司令部所在地風雨交加,6月5日清晨,雲層逐漸消散,雨勢漸漸減弱。他當機立斷,發動登陸命令。當天晚上,空降兵乘滑翔機降落,進行大規模的空中轟炸,海軍軍艦也發動砲火攻擊,而兩棲登陸戰則在6月6日早上開始。
由於「大君主」作戰發起之前天候極為惡劣,德軍根本毫無防備,盟軍成功地登陸,並於8月19日渡過塞納河,8月25日攻下巴黎。這場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共牽涉近300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登陸諾曼第。
艾森豪威爾又克服了一次挑戰,他指揮若定,在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戲劇化的戰事中,將其才幹表現得淋漓盡致。英國首相邱吉爾評論道:「有史以來最艱鉅、最複雜的作戰之『大君主』任務,已獲得無庸置疑的成就。」
盟軍將領於1943年,艾森豪威爾(前排右一)與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前排右二)、英國首相邱吉爾(前排右三)以及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後排右一)等共商作戰計劃。(AFP)
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爾(左)與英國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右)視察戰情。(AFP)
意想不到的回報
在二次大戰期間,艾森豪威爾曾發生過這麼一段故事:
艾森豪威爾在法國某地乘車返回總部,參加緊急軍事會議。那一天大雪紛飛,天氣嚴寒,汽車行駛中,他忽然看到一對法國老夫婦坐在路邊,凍得發抖。他立即命令身旁的翻譯官下車詢問。一位參謀急忙提醒他說:「我們必須趕往總部開會,這種事情還是交給當地的警方處理吧。」可是艾森豪威爾堅持說:「如果等到警方趕來,這對老夫婦可能早就凍死了!」
經過詢問,他們知道這對老夫婦正要去巴黎投奔兒子,但是汽車卻在中途拋錨了。這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因此不知如何是好。艾森豪威爾聽後立即請他們上車,特地將老夫婦送到巴黎,然後才趕回總部。
艾森豪威爾的仁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報。原來,那天德國納粹的阻擊兵早已預先埋伏在他們的必經之路上,只等他的車一到就立刻實施暗殺行動。如果不是因為幫助那對老夫婦而改變了行車路線,他恐怕很難躲過這場劫難。假如艾森豪威爾遭到伏擊身亡,那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很可能因此而改寫了。
1945年5月歐戰結束,無疑地,艾森豪威爾功居第一,但他沒有用任何華麗的言語來誇耀他的勝利,只是發了以下電文昭告世界:「盟軍部隊的使命,已經於1945年5月7日當地時間2時41分完成了。」
艾森豪威爾在歐戰勝利後回到美國,他要求政府將他的公務減少到最低限度,他希望有時間去釣魚。他在演講中也屢次強調:「我的職務只是一個象徵罷了,我不是一個英雄。」
對抗共產集團擴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艾森豪威爾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正式晉升為五星上將。1952年,他在共和黨的一致推崇之下參加了總統競選,以壓倒票數獲選為美國第34任總統,並於1956年連任。
艾森豪威爾任內所面臨到的首要問題是共產集團在世界各地的壯大。事實上,1949年中共取得政權,他即清楚意識到共產集團正在世界擴張,因此籌組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遏止共產勢力西進。
1957年,他開始對中東國家實行「艾森豪威爾主義」,用武力來保護任何請求軍事援助的國家,防止共產主義侵略。他在2年內撥款4億美元向中東國家提供經濟援助,之後,這個中東政策綱領也被用於中東以外地區。
1958年中共在台海地區發動「八二三」炮戰,艾森豪威爾總統調派海、空軍增強台海巡防,由於他堅決支持中華民國,以及積極加強第七艦隊的防禦實力,共黨侵台行動不能得逞。1960年6月18日,他訪問中華民國,與當時總統蔣介石共商反共計劃,並且重申加強中美共同防禦,台灣也因此成為遠東反共前哨站。
1961年艾森豪威爾卸任總統,在卸職演說中,他依然強調對抗共產主義擴張的決心:
「走向和平崇高目標的進程一直受到現在正席捲全球的衝突的威脅。這種衝突迫使我們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我們面對一種敵對的意識形態──具有世界性規模和無神論性質,目標殘忍,手段陰險。不幸的是,它所造成的危險將長期存在。欲成功地對付它,所要求的與其說是危急關頭感情上短暫的痛苦,毋寧說是作出犧牲,以使我們能堅定踏實、任勞任怨地承擔一場長期複雜鬥爭的重任──與自由共存亡。……」
遺憾的是,這位抗共領袖有生之年無法看到後來蘇聯、東歐共產國家的全面瓦解,以及現今共產主義在中國的窮途末路、名存實亡。
卸職之後的艾森豪威爾將財產捐贈給政府,只留下鄉村居所,他在那兒完成著作《遠征歐陸》、《白宮歲月》。1969年,他與世長辭,享年79歲。
2006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興建一座艾森豪威爾紀念館的提案,地點在國會山莊前面的賓州大道上。該委員會的意見和理由是:綜合各方面史學家的評論,艾森豪威爾被認為美國有史以來偉大總統之一,應與華盛頓、傑弗遜、林肯、羅斯福等齊名。
1952年11月7日,艾森豪威爾與太太在其連任美國總統時歡喜的情形。(Getty Images)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