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美、中經濟困境的異同
【大紀元10月11日訊】前天,包括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中國等在內的世界主要經濟體的中央銀行聯合採取行動,試圖通過降低銀行貸款利率來刺激經濟。降息的幅度從中國的二十七個基本點、美英的五十個基本點、直到歐元區的一百個基本點。但是,美國、歐洲和中國的股市在降息後仍然分別連續兩天下挫。由此可見,各地的市場對此次中央銀行的聯合行動似乎並不買帳。市場信心缺失之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政府的降息舉動,是針對流動性不足的金融危機的,尤其旨在防範這個危機由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蔓延。由於各金融機構投入大量的資金購買與次貸有關的債券,在房市和股市繼續走低的情勢下,他們一是不知道自己帳上的資產損失究竟有多少;二是不知道與自己打交道的其他金融機構的帳目究竟有多糟。因此各金融機構間不敢相互貸款。
金融機構間的這種“惜貸”行為造成了整個經濟的流動性不足。由於這種流動性不足,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借到流動資金,從而無法維持正常的企業經營,有的甚至開不出工資。由此導致不少企業的停產和倒閉。與此同時,由於無法向銀行融資和面對新的失業威脅,有更多的家庭無法按時支付房屋貸款而喪失房屋。統計資料顯示,美國、英國和歐元區的經濟已經進入了負長。
美國、英國以及歐元區的中央銀行的降息舉動,與他們同時採取的包括政府使用巨額資金拯救市場的計畫、對部分金融機構實行暫時或部分的國有化、為居民的儲蓄存款提供更多的擔保等其他財政措施一道,顯然是為了防止實體經濟的衰退和社會出現劇烈的不穩定局面。
中國當前的經濟困難與歐美的經濟問題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相同的是,如同歐美一樣,中國的股市和房市也出現了由於大量投機引起的嚴重泡沫現象;而這兩大泡沫在去年秋天以來,已經和仍然在繼續地快速破滅。股市和房市泡沫的破滅給低收入的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給市場帶來了劇烈的恐慌情緒。
但是,中國和美歐當前的經濟困難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對中國而言,除了股市和房市泡沫的破滅之外,還面臨著三個特殊的經濟困難。一是自去年以來中國的通貨膨脹形勢十分嚴峻,雖然中國政府通過大量的財政補貼和行政控制將居民消費的價格指數降了下來,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仍然高企不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隨時有可能轉升。
二是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近年來上升迅速。雖然這是中央政府為了彌補多年對低收入勞動者的欠帳不得不採取的政策補救措施,但是勞動成本在短期內的快速上升導致了不少東南沿海的中小企業倒閉。
三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對出口有著極大的依賴性,歐美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他們的經濟衰退將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產生巨大的衝擊。一旦經濟增長放緩和失業增加,中國執政黨將失去唯一賴以生存的合法性。加上多年積累的各級政府的嚴重腐敗和社會矛盾,中國將出現全面的政治和社會危機。
這些特殊的困難使得中國採取包括降息在內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更加困難。例如,由於通貨膨脹的威脅仍然存在,所以中國降息的空間不大。這就使得中國政府處在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降息幅度太小,市場不會有太大的反應,達不到刺激經濟的目的;二是如果降息的幅度太大,通貨膨脹將會立即捲土重來,由於中國民眾對通貨膨脹的承受力很低,最後政府不得不再次快速提高利息率以控制通貨膨脹。
從政治上看,歐美經濟危機的一個直接政治後果是當前的政府下臺。在社會層面上對政府經濟政策的公開批評,將使得全社會對以往的經濟政策失誤和新經濟政策的利弊得失有一個較為透徹的檢討和辯論。同時通過民主選舉更換應該對過去錯誤政策擔負責任的政府,既能為新的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一個寬鬆的條件,又能為緩和社會緊張創造一定的條件。而這些政治和社會危機的減震功能是現有的中國的政治制度所不具備的。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