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4日訊】溫泉是一種特殊的自然資源,常浸泡溫泉能促進血液循環,泉水中所含的鈣、鎂、鈉、碳酸氫、硫化氫等礦物質,能改變皮膚酸鹼值,軟化皮膚角質,甚至治療皮膚病變。但皮膚科醫生表示,每逢冬天,門診就出現不少因泡溫泉導致皮膚乾燥、搔癢,甚至灼傷發炎的病號,原因是皮膚浸泡過久的熱水,又用力搓洗,容易將表皮脂質層洗掉,失去隔絕保護效果,皮膚變乾燥就會癢,搔抓之後容易造成皮膚粗糙、起疹,甚至破皮,變成毛囊炎炎。因此,提醒民眾,泡溫泉時應該注意不要被燙傷,也不要浸泡過久,以免皮膚的水分、油脂快速流失,造成皮膚乾癢。
台北縣衛生局疾管課長黃敬堯表示,不是每一種溫泉都適合浸泡,過燙、過酸的溫泉不要泡,泡溫泉的時間,單次也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也最好別超過三次。
此外,應儘量避免飯前或飯後立即浸泡溫泉,飯後應該至少間隔60分鐘較恰當。在長途跋涉後也不宜馬上洗溫泉,最好先稍做休息,等體力恢復後再入溫泉池內浸泡。容易失眠者以微溫的溫泉較佳,最好能稍微躺著浸泡,若感到頭痛、噁心、心悸時則不宜再浸泡。
有特定疾病或有特殊生理狀況者,應注意泡溫泉時的安全。如有動脈硬化或高血壓、心臟病者,不可遽然進入溫泉,以免因為血管突然擴張或突然緊縮而影響血壓。而糖尿病的患者也不太適合泡溫泉,因為大部分的病患有周圍神經病變,如手掌、腳掌感覺異常、麻木感,對浸泡溫度的敏度較差,泡太久造成傷害了還不自知。
以下是泡溫泉的注意事項:
泡溫泉前:
泡溫泉前的身體清潔,不需使勁搓洗,且應喝足水份,以免水份流失太多造成體內缺水。
泡溫泉時:
剛開始嘗試泡溫泉時,最好以一天一次為限,適應後再慢慢增加為兩次或三次。泡溫泉的時間視水溫而定,一般以攝氏 38~40度為宜,若溫度超過攝氏四、五十度時,每次浸泡以不超過10分鐘為佳。此外,入浴前應先以泉水擦身或緩緩進入水中,若感覺不適時應趕緊起身。
泡完後:
泡溫泉後應充分休息並注意營養補充,但最好不要立刻進食,應間隔至少20分鐘,並吃七分飽即可,以清淡為主,不要吃太鹹、太刺激的食物。泡完後也不要用含皂用品清洗身體,並注意水溫,也勿用力搓揉,以免造成皮膚傷害。洗淨後,拭乾全身,尤其是腋下、胯部、肚臍周圍、四肢的皮膚皺褶處,可塗抺適量乳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