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灣作家黃娟新州談台灣文學

籲台灣人培養閱讀習慣 以建立臺灣核心文化與主體價值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樺紐約報導)台灣文學作家黃娟女士日前接受「大紐約區海外台灣人筆會」之邀,于元旦時舉行的第四屆年會上以「台灣文學與小說」為題發表了演講,並介紹她的最新大河小說作品「楊梅三部曲」。會中她也語重心長地提到,目前台灣人最大的問題即是「台灣認同問題」,她認為「文學是有力量的、有影響力的」,「台灣人應該重視文學,培養閱讀習慣,以建立台灣核心文化與台灣主體價值。」

演講中,黃娟首先講述了近代台灣文學的發展:日據時代,日本留學生創立的文化學會,想利用來教育民眾,推翻日本殖民統治,但因日本戰敗而告停。

之後,戰敗的國民黨政府遷往台灣,為防範中共赤化,那時以「反共文學」為主流,台灣作家重新默默地學習新語言、新語法,小心翼翼寫自己身邊的故事,於是有1970年代末描寫農村、漁民、勞工故事的「鄉土文學」;到了1980年代的「本土文學」,直到90年代才敢喊出「台灣文學」。這段歲月中,台灣作家飽受監視和壓抑。

期間,出現優秀的文學家有「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作品多描述日據時代殖民地的悲哀,帶有批判抗議的精神;還有「台灣第一才子」之稱的呂赫若、楊逵亦然。戰後初期作家有著作《笠山農場》的鍾理和寫《亞細亞的孤兒》的吳濁流。目前寫大河小說的作家有鍾肇政、李喬、東方白和黃娟本人。

接著,黃娟介紹了自己的最新作品「楊梅三部曲」:《歷史的腳印》、《寒蟬》、《落土蕃薯》,是以台灣歷史文化為背景的故事,年代橫跨了日本殖民統治、國民黨戒嚴專制,直到2000年的政黨輪替。

黃娟說明了這套作品歷史意義的特色:跨越了歷史的縱深,這是台灣文學史上橫跨歷史最長的大河小說,涵蓋了台灣60年代以後的民主化運動及客家運動(黃娟補充說,因她本人是楊梅客家人);再者,故事的場景不僅是台灣,還包括在美國的台美人社會;另外,內容也包括了上了黑名單的台灣留學生故事,他們因關心台灣事務而變得有家歸不得。黃娟特別說明,身為女性作家,在她的作品中也呈現了一個女性生命的成長。

黃娟提到,為鋪陳小說故事裡的歷史場景和人物刻劃做準備,她自1995年開始做田野調查和人物訪談。

2001年完成的第一步曲《歷史的腳印》,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為背景,故事主人還是小孩子,以小孩的眼光,看到台灣人和日本人的不同境遇,紀錄了台灣人遭到的歧視和不平等。但另一方面,日本統治時代,台灣有教育制度、有司法制度,有硬體建設,如鐵路交通、學校、醫院等。

這段期間,台灣也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大城市幾乎都遭轟炸,被燒的平平的。黃娟說,戰爭時代的共同經驗是常躲空襲,並且經常挨餓,因糧食缺乏。黃娟強調,經歷過那一段的台灣人特別能吃苦。

2003年完成的第二步曲《寒蟬》,談的是國民黨的戒嚴專治,從日本的統治轉變成來自中國的統治。讓台灣人感到震撼的是,政府腐敗官員的劣質文化。二二八事件中,顯露了政府官員對台灣人毒辣和殘暴的統治。

黃娟說道,日據時代雖是高壓統治,但有法治。但這時在國民政府統治下,失蹤、槍斃事件時有所聞,台灣人真是「噤若寒蟬」。

因此,50年代、60年代年輕人為了逃避高壓,能夠呼吸自由空氣到,只好選擇出國留學。也在這時開始醞釀台灣獨立思想,開始了台灣民主化運動。

2005年完成第三部曲《落土蕃薯》,可謂在美台灣人的歷史小說,其中有談到80年代美麗島事件,直到2000年大選時,台美人出錢出力,回鄉助選,為台灣和平政黨輪替注入力量。

最後,黃娟呼籲,台灣人要培養閱讀習慣,她語重心長地提到,台灣人目前最大的問題即是「台灣認同問題」,她強調「文學是有力量的、有影響力的」,「台灣人應該重視文學,以建立台灣核心文化,以及台灣主體價值。」(//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