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成大認知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蕭富仁研究發現,急性中風病患復健療程中增加手部熱、冷交互刺激,效果令人滿意,研究論文曾發表於國際期刊「中風」,○六年獲國際中風復健技巧評估小組報告肯定,認同溫度刺激是一種重要的感覺運動復健技巧。
蕭富仁實驗中,有廿九名急性中風(中風兩星期內 )患者全程參與,實驗時,溫度刺激用的是一般熱敷包、冷敷包,刺激區域在手掌與手腕部分,但均外覆毛巾,以免肌膚受傷。
實驗共六週,每天冷、熱刺激約二、三十分鐘,一週五次,經巴氏量表、功能評鑑量表、肌肉張力、握力強度均明顯提升,一位參與實驗的病患,下垂的手最初只能微幅抬起,六週後竟可舉過頭部。
加強刺激 可促進大腦活動力
蕭富仁表示,透過腦部影像得知,手部溫度刺激對大腦區域的反應,與大腦執行手部運動復健活化的區域幾乎一樣,溫度刺激也比觸覺或震動刺激活化更多的大腦區域。
蕭富仁表示,手部溫度刺激可加速急性中風病患上肢復健,目前只知結果,但為何有如此大功效,還需再研究。哪一類中風病患不適合溫度刺激也不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皮膚潰瘍者不宜。至於對長時間中風患者的復健功效,去年7月起與高雄醫學院合作,將進行為期三年的研究計畫。
對這項研究發現,台南市市立醫院中醫師楊麗滿表示,熱、冷敷交互刺激,提高急性中風病患的復健效果,應該是有用的,推測研究者是希望透過加強刺激,活化大腦、進而加強大腦活動力。而熱敷以及刺激向來是中醫傳統治療方式之一,例如藥燻、艾灸或針灸、熱水泡腳(腳療 )等,至於冷敷中醫較少用到,多用於急性受傷期。
漢中中醫診所院長邱信榮表示,熱敷可以增加血液流量、增加氧氣供應、增加微血管壓力等,有助腦內啡的分泌,加強腦部活化;中醫有熱敷、冷敷,至於熱、冷交替刺激,中醫很少做這樣的治療。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