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二十九日電)美國次級房貸使全球金融市場大地震,根據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最新統計,截至去年12月底,國內銀行、保險業者受美次貸波及的損失規模較11月擴大,達新台幣237.03億元,但金管會表示,不至於使金融機構年底財報轉盈為虧。
金管會表示,調查二十一家銀行、十二家保險業者,截至去年12月底,包括已處分損失及未實現損失,銀行總損失達190.69億元,保險總損失為46.34億元,共計237.03億元。
金管會表示,台灣金融業者主要損失來自次貸相關產品、及結構式投資工具(SIV, StructuredInvestment Vehicle)的投資虧損,目前總投資部位餘額達971.75 億元,以次貸相關產品占多數。
不過金管會表示,237億元總損失中,絕多數屬未實現損失,約200億元,未來若次貸影響趨緩,未實現損失有機會轉為盈餘,總損失規模也將縮小。
金管會表示,去年12月總損失規模較11月略增,美國次貸影響雖尚未消退,但各國央行陸續採取必要措施,對未來是否擴大國內金融機構虧損規模,應不至於太悲觀。
金管會發言人張秀蓮表示,美次貸引起的損失難免影響金融機構獲利,但不至於因次貸虧損,使整年獲利轉盈為虧。
根據金管會統計,多數未實現損失中,銀行已提列準備,以投資次貸相關商品引發的損失為例,銀行已提準備規模達82.13億元,未提準備規模為22.2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