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八日電)在中國經商的經濟成本不斷攀升,讓越來越多前往投資的台灣製造業,開始將業務和投資轉向東南亞甚至轉回台灣,不過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影響尚不足損害中國經濟。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今天細數台商近幾年面臨的難題,導致他們不得不考慮撤資,一些行業團體負責人將此稱為: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台灣企業家進軍中國大陸以來,所發生的最大戰略轉變之一。
除上述經濟成本增加外,對台資企業利潤造成不利影響因素還包括原物料及人力成本的增加、人民幣升值及中國採取貨幣緊縮政策等。
根據中國商務部資料顯示﹐從一九八九年至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份,台灣對中國的直接投資總額達四百三十九億一千萬美元,台灣成為中國第五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
但自二零零七年下半年中國方面宣佈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來,台灣企業的撤資逐漸加溫,其中一條就規定台商不再享有百分之十五的優惠所得稅稅率,一律與所有企業一樣徵收百分之二十五。
東莞台商協會秘書長趙維南表示,台灣企業正遭遇有史以來最嚴峻的經商環境,雖然並非人人都採取行動,但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台商開始考慮到別的地方投資。
中華民國工業總會副祕書長蔡宏明分析,在中國大陸的一家合約製造型台灣企業利潤率只有百分之五左右,人力成本攀升自然會對這種利潤率本就較低的企業產生壓力。
所以,「業務升級或轉移生產基地,已經成為在中國大陸的許多台灣企業眼下的主要考慮。」
另一方面,報導以筆記型電腦製造商仁寶電腦為例,說明越南對台灣一些科技企業的吸引力正在增強。仁寶已開始在越南投資建立生產基地,計劃未來五年大幅擴建越南工廠,到二零一二年使越南工廠產能,在公司總產能中所佔比重達到百分之五十。仁寶投資關係部門人士表示,越南的人力成本大約是國的百分之七十。
雖然經濟學家預計將有更多台資分散到中國以外地區,但他們認為,由此產生的影響不會大到足以損害中國經濟的程度。
經濟學家也懷疑越南和其他東南亞國家是否有能力取代中國,尤其是這些國家目前還缺乏科技公司工業園區必要的基礎設備。
但他們預計,短期內這種轉移投資還會持續下去,花旗集團駐台北經濟學家鄭貞茂就說,還會持續六個月到一年。